中国发展网

首页
|
G60资讯
|
松江新闻
|
九城风采
|
政策服务
|
产业投资
|
招才纳贤
|
关于我们

2023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出炉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多个经开区榜上有名

摘要:近日,商务部公布2023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共有1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跻身30强。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邱爱荃上海报道 近日,商务部公布2023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共有1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跻身30强。苏州工业园区综合排名位居全国第1、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排名位居全国第4、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排名位居全国第6、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排名位居全国第9、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排名位居全国第14、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排名位居全国第17、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排名位居全国第19、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排名位居全国第20、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排名位居全国第28、苏州浒墅关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排名位居全国第29、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排名位居全国第30。

据悉,2023年参评的国家级经开区总数由2022年的217家增加到230家,国家级综保区由134家增加到138家。考核评价结果显示,国家级经开区作为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积极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呈现总量扩大、质量提升、开放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

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隶属江苏省苏州市,位于苏州市城东,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行政区划面积27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2022年,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15.6亿元,同比增长2.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7.4亿元,同口径增长2.1%;规上工业总产值6850.2亿元,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521.6亿元,增长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7.9亿元;进出口总额1077.9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20.9亿美元。园区成为全国开放程度最高、发展质效最好、创新活力最强、营商环境最优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实现八连冠(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跻身科技部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列,2018年入选江苏省改革开放40周年先进集体。 新征程上,园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苏州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建设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争当江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力军,努力成为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窗口”。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于1984年,1991年经江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992年8月成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建区以来,昆山开发区始终以扩大开放、改革创新为主题,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为先导,勇毅笃行、薪火相传,探索出了开发区建设的一系列成功经验。截至目前,累计引进欧美、日韩、港澳台等51个国家和地区客商投资的超2800个项目,投资总额超450亿美元,注册外资超250亿美元,注册内资企业数量超40000家,注册资金近2000亿元,成为全球资本、技术、人才的集聚地、海峡两岸产业合作的集聚区、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基地。近年来,昆山开发区积极打造数字经济时代下产业创新集群,重点培育“2+5+1”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建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标杆,加快布局新能源、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生命健康、高端食品五个百亿级新兴产业以及千亿级现代服务业。当前,昆山开发区正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传承弘扬新时代“昆山之路”精神,用心念好“敢”字诀,加快建设产业创新、产城融合、对台合作、和谐善治、共同富裕的全国一流现代化示范园区。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3年4月,2000年晋升为国家级,设有合肥经开区综保区(全国第10位)、航空港(进境指定口岸)、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合肥派河国际综合物流园五大开放平台,是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肥片区核心区,正阔步迈向“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合肥经开区目前设1个街道(高刘)、5个社区(海恒、锦绣、莲花、芙蓉、临湖,纳入街道序列),托管新港工业园。“大学城”聚集本专科院校24所。荣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国家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园区”、“国家低碳工业园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国家进口贸易创新示范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等国家级荣誉。合肥经开区是世界级集成电路和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已形成“3+6”产业体系(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三大战新产业+智能家电、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智能终端、快速消费品、公共安全六大主导产业),战新产业跃升创新前沿,齐聚大众安徽、蔚来汽车、联宝电子、大健康研究院等重点产业链项目。目前,全球每8台笔记本电脑,国内每4台冰箱、4辆叉车就有1台(辆)产自合肥经开区。合肥经开区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创新资源、开放平台和营商环境,汇集众多世界500强及国内外一流企业来区投资兴业。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经开区,2019年4月经省政府批复同意,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整合设立首个浙江省级新区——杭州钱塘新区,拥有国家级开发区、国家高新区、综合保税区、自由贸易区等多张“金名片”,区内科教资源富集,建有浙江省最大规模高校园与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等“国字号”科研单位,入选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入选浙江省首批高能级战略平台培育名单。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紧紧围绕国务院关于推进国家级经开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有关目标要求,对标世界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长三角地区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浙江省标志性战略性改革开放大平台以及杭州湾数字经济与高端制造融合创新发展示范区四大战略定位,聚力发展生物医药、半导体、新材料、智能汽车及智能装备、航空航天等五大先进制造业,积极培育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研发检测、科技金融、软件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全力构建“515”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着力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实际行动展现高能级战略平台的使命担当。

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近年来,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国家战略牵引,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冲击挑战,核心经济指标呈现稳中有进、持续向好态势,在逆环境下实现高位增长,总量与增幅持续位居全区前列。作为全区经济建设的主阵地、主战场,2023年1-11月,松江经开区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916.9亿元,实现进出口产品总额1702.4亿元,实现工固投64亿元,实现社会服务业营收121.6亿元。预计全年完成入库税收87.4亿元,同比增长13.3%;入库地方财政收入26.3亿元,同比增长18.6%,在逆环境下保持高质量发展态势。

围绕长三角G60科创走廊“6+X”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松江经开区以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统领,加强对未来产业新赛道的谋篇布局,着力打造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材料等产业集群,战新产业成为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电子信息、现代装备、食品饮料和新材料四大传统产业,以及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四大战新产业为主导的“4+4+X”的产业格局,逐渐成为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高地、全国创新产业重要集聚区域。

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0年5月,199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国首批国家级经开区之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江南岸,萧经开开发建设范围约150平方公里。

萧经开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发展为建设思路,以“两城两镇两基地”即智联科技城、万向创新聚能城、信息港小镇、机器人小镇、杭州桥南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浙江绿色智造基地为载体,聚力攻坚数字经济(新一代人工智能、下一代通信、移动互联网)、生物经济(智慧医疗、生物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高端装备经济(高端装备制造、优质制造、智能制造)、总部经济(上市公司、独角兽)四大领域,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着力构建现代化的产业体系。

萧经开航空、高铁、公路“四通八达”:到机场15分钟车程;到高铁站25分钟车程;到高速入口15分钟车程,三小时内可达长三角15个中心城市;杭州地铁二号线、七号线、机场轻轨快线贯穿开发区。水路距上海港180公里、宁波港150公里,乍浦港70公里。萧经开宜业、宜居、宜游“三宜交汇,设立4家院士工作站,累计引进和培养顶尖人才13人,国家级领军人才83人,省级领军人才43人,市级领军人才50人。距浙江省、杭州市各大知名医院30分钟车程,并规划建设美国和睦家等国际医疗园;现有信息港小学、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等各类公办、民办、国际学校。萧经开将以大决心、大信心、大定力建设成为区域性总部经济的集聚中心,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区、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现代化国际城区的样板区、高水平营商环境的先行区,全力争创一流国家级开发区。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2010年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同里镇和江陵街道,行政区总面积176平方公里,总人口50万人。作为苏州南部现代新城区,吴江开发区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着力打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产业园区,已成为国内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智能装备产业集聚区,先后获得“中国十大活力开发区”“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开发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中国机械装备产业基地”等称号。

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

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3年4月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现管理面积138.28平方公里(含托管江北集中区沈巷片区起步区20平方公里),常住和就业人口20万人,先后被认定为国家汽车电子产业园、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等九个国家级发展平台。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以来,坚持把主导产业培植、龙头企业培育、产业链配套作为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来抓,已经形成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汽车及零部件、家用电器、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光伏新能源、新型显示、轨道交通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前景良好。目前,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有各类企业4500余家,其中境外世界500强投资企业31家,上市公司投资企业63家,本土上市公司12家,高新技术企业274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78家,国家级研发平台18家。

当前,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正按照产业高端化、招商科学化、城市现代化、管理高效化、社会和谐化思路,着力建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的高端产业集聚区、科技创新先行区、集约用地示范区、环境保护生态区、管理机制创新区和社会发展和谐区,打造综合配套功能完备的现代产业新城。

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

苏州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3年,2012年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152.23平方公里,下辖甪直镇及长桥、城南、越溪、郭巷、横泾、太湖六个街道,常住人口78.7万。2022年,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入围2022高质量发展百强园区、先进制造业全国百强园区。

2022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45.8亿元,规上工业产值2081.2亿元,着力发展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和工业互联网、检验检测认证、节能环保三大特色产业。其中,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连续多年高速增长,产业规模近千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产业规模达54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门类齐全,在全国211个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排名中位列19位。累计引进外资企业1100多家,赫力昂、爱信AW等10家世界500强落户,实际使用外资超60亿美元。哈工大苏州研究院、中国信通院江苏分院、赛迪研究院苏州分院等大院大所成功落户,建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9家。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200多家,上市企业16家,入选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计划创新类人才9名。先后获评江苏省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发展区、江苏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江苏省信创先导区。

苏州浒墅关经济技术开发区

苏州浒墅关经济技术开发区始建于1992年9月,1993年12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07年机构升格为正处级建制;经开区位于苏州古城西北郊、高新区北部,区划范围东至相城、姑苏区交界,南至狮山街道,西至绕城高速、通安镇,北至浒光运河、通安镇,总面积约95.56平方公里。2013年获批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域不变,总人口约40万多人。浒墅关经开区着力构建“2+2+X”产业体系,逐步形成了以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导产业,以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新材料为先导产业,以绿色技术、数字经济等为新兴产业的转型发展方向。

2022年,浒墅关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7.62亿元,按可比价增长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75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2284.6亿元,增长2.4%;固定资产投资191.4亿元;进出口总额319.11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3.59亿美元。

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

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市区,是一个典型的城市型开发区。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沪杭和乍嘉苏两条高速公路的交会点,公路、铁路、航空和航运均十分便利,既面向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上海经济圈和广阔的内陆市场,同时又面向海外市场。驱车从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发,到附近主要城市上海、杭州、苏州和港口、机场的时间均在60分钟到90分钟之间。嘉兴经开区拥有2大主平台(嘉兴高铁新城、嘉兴先进制造业基地),4大专业平台[浙江长三角高层次人才创新园(嘉兴智慧产业园)、浙江中德(嘉兴)产业园、嘉兴国际金融广场、嘉兴马家浜健康食品小镇],具备承载大项目、好项目的能力,装备制造业、汽配产业已具规模,高端食品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专业市场、现代物流、科技金融、总部经济、软件研发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强劲。

责任编辑: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