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

首页
|
G60资讯
|
松江新闻
|
九城风采
|
政策服务
|
产业投资
|
招才纳贤
|
关于我们

现代化产业体系助推经济航船长风破浪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八周年系列综述之四

摘要:在历史的长河中审视松江产业,过去八年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清晰勾勒出松江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轮廓。

中国发展网讯  发展如弈棋,谋全局者,长风万里;善落子者,行稳致远。

在历史的长河中审视松江产业,过去八年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清晰勾勒出松江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轮廓。

——看发展方位之变,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一带一路”交汇,松江从上海西南一隅移步至长三角舞台中心;

——看发展结构之变,房地产税收比重从最高占“半壁江山”回归至合理区间,制造业税收替代房地产占主导地位,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产值已达60%,松江新质生产力奔涌;

——看发展要素之变,ALD光伏工作母机、单晶硅晶体生长系统、申威服务器、新型航空发动机等硬核科创成果陆续产生,松江创新动能澎湃。

“十三五”以来,松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勇担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国家战略策源地重大使命,勇当产业与科技创新开路先锋,牢牢把握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三个基本特征和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三个基本要求,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创造逆环境下松江高质量发展新奇迹。

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

善弈者,重在下好先手棋。在松江,创新正是这步先手棋。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一座创新之城正拔节生长,一大批科创企业和研发主体加快汇聚,一系列关键核心领域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G60脑智科创基地,不断在脑认知的原理、介观神经连接图谱、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与疾病诊治等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正加快推动新一代脑科学与智能技术的创新和转化;

——上海昊海生科国际医药研发及产业化基地,正通过技术创新及转化、国内外资源整合及规模化生产,为市场提供创新医疗产品,逐步实现相关医药产品的进口替代;

——上海超硅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自主设计研发制造单晶炉成套装备,打破国外垄断,正加紧生产200毫米硅片和300毫米大硅片;

——腾讯长三角人工智能先进计算中心,数据机房里的服务器一眼望不到头,当数万台服务器投入工作后,将成为面向全球的长三角“数字底座”;

——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名为“松江”和“G60”的两颗多媒体贝塔试验A/B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松江正着手打造国内首个集资源聚集、展示、研发、应用落地为一体的卫星互联网产业集群……

“十三五”以来,松江聚焦国家科技发展重大、需求急迫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尖端领域,瞄准脑科学、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布局建设高水平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壮大企业技术创新主体;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领域持续发力,体细胞克隆猴、新型航空发动机、3.6万吨六功位重型模锻压机等重大原创科技成果硕果频出。与此同时,松江不断做大做强头部企业、领军企业、行业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牢牢抓住创新这个关键变量,不断实现“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从0到1”创新突破,占据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6+X”战新产业高附加值环节,提升先进制造产业链供应链定价权、话语权。

一着棋活,满盘生辉。2023年,松江全社会R&D经费投入首次突破百亿大关,投入强度达到6.79%,其中91.4%的研发投入来自市场主体。市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数量位居全市第二。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国家级、市级专精特新企业总数达1219家,保持全市第二。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正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塑造“脱虚向实”新格局

从松江城区出发,沿G60沪昆高速松江段行驶,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标志性建筑“G60科创云廊”犹如云中巨舰,格外引人注目。沿线一个个现代化园区矗立,现代化厂房林立。“十三五”之初,长三角G60科创走廊1.0版在松江诞生,并由此催生了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

善弈者,举子定向,讲究谋势。

总面积604平方公里的松江,建设用地面积占比不到1/2。“十二五”期间,全区传统增长动力持续减弱,经济结构问题日益凸显。房地产税收最高时曾占到区级税收的46.3%。2016年,新一届区委勇于破局,在G60高速松江段40公里沿线,着手布局“一廊九区”。五届区委擘画蓝图明确方向,“松江要防止经济‘脱实向虚’,尤其是减少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将有限的土地资源用在优质产业上,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

理念的变革,标注思想深度,决定行动力度。

发展先进制造业,松江将1000多亩房地产用地转为产业用地。坚持“四个论英雄”,大刀阔斧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淘汰4167家落后产能企业,为创新策源地布局拓出了新空间。

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短短八年,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松江段,海尔、腾讯、正泰智电港、顺络电子等一大批百亿级重大项目和头部企业落地,先进制造业拔地而起。

举一纲而万目张。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智慧安防、卫星互联网、信创等“6+X”战略性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擎起了松江高质量发展脊梁。截至目前,全区房地产税收比重从最高占“半壁江山”回归至合理区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从2015年的19.1%上升至60%。此外,规上工业产值、进出口总额、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等核心指标均走在全市前列。松江经济结构深度优化,在逆环境下闯出了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大力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

棋到中盘,善落子做活,方能致远。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客观上就是在发展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绿色生产力。

企业生产有望实现“近零能耗”!3月中旬,位于松江的亚得克测量仪器(上海)有限公司新建厂房封顶,项目将应用包括PCM(相变材料)储能系统、安装太阳能光伏板等一系列节能低碳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实现用电发电自平衡的同时,有望推动工业废水、废气体“近零排放”,成为上海市首例近零能耗项目。

践行绿色发展,这不是个例。在近日公布的上海市2023年度(第二批)绿色制造示范名单中,10家松江企业入选,占比达17.9%,入选数位居全市第二。

在上海发展制造产业,土地资源有限是绕不开的痛点。过去,工业厂房多是低矮“大平层”。而今,在松江,一些制造企业开始入驻六七层甚至更高的楼宇内,开启工业“登高”浪潮。

视线聚焦到企业,加快推进中的乐纯生物医药一次性耗材及设备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是松江首个容积率达3.0的M1(一类工业)制造业用地项目。该项目占地20亩,为地下1层,地上9层,总高度达49.5米。企业将在同一个载体空间里实现管理决策、创新研发和生产销售的集聚发展,实现“立体增长”。

“向上发展”让松江“好项目不缺土地,好产业不缺空间”。2023年,松江推荐上报的第一批35个优质“智造空间”项目涉及总建筑面积约280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约196亿元。其中,15个优质项目获得市级资金支持,项目数量并列上海市第二。

松江产业体系更健康、更强壮的同时,也变得更为智慧。

在海尔卡萨帝互联工厂,一排排生产线上,黄色的机械臂自如运转,生产线旁的大屏幕上,将这些场景一一同步再现,这就是孪生数字工厂;

在上海比亚迪有限公司,机器人分布于不同的车间,按照设定程序,挥舞机械臂完成卷绕、封装、注液等关键工序,生产车间的关键设备已做到数控化率和联网率两个100%;

在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一处“黑灯车间”里,由2台车铣复合加工中心、3台卧式五轴加工中心、1台桁架机器人、1台地轨机器人组成的舱体数字化加工产线,工程师们退居“幕后”,让数据说话、决策、管理、创新和赋能……

在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下,数字经济不断在松江涌流。松江区工业互联网基地集聚相关企业301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超300家,销售收入超千亿元,推动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不断升级。截至目前,松江已有诺雅克等3个国家级智能工厂、比亚迪等9家企业18个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保隆汽车等25个市级智能工厂、海尔洗涤等71个区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以及复盛实业产品数字化研发与设计等89个区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今年,松江计划推进全区规模以上企业智能制造成熟度自评估100%覆盖,继续加快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性、引领性的智能工厂和智能制造优秀场景,进一步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展望未来,松江产业经济这盘大棋,一定会在妙手连连中改革辟路、乘风而起,在日拱一卒中唯实唯干、破浪前行。(韩海峰)

责任编辑: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