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

首页
|
G60资讯
|
松江新闻
|
九城风采
|
政策服务
|
产业投资
|
招才纳贤
|
关于我们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引领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

摘要: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制度创新。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制度创新。2016年,松江区率先提出面向长三角,沿G60高速公路构建共建共享、产城融合的G60科创走廊。六年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从地方实践上升为国家战略重要平台,实现了诸多“从0到1”的制度创新,以改革创新破除行政区划的藩篱和壁垒的制度创新是其鲜明标志。松江取得的成绩不是个案,更不是“盆景”,而是可以提炼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方法论的典型实践。

从基层探索实践

上升为国家战略重要平台

六年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经历了从基层探索的生动实践上升为国家战略重要平台的发展历程。G60科创走廊1.0版——源起松江。这一阶段的标志是上海松江科创走廊建设推进大会召开,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开创的起始阶段。G60科创走廊2.0版——连通嘉杭。这一阶段的标志是《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走出松江的拓展阶段。G60科创走廊3.0版——九城共建。这一阶段的标志是《G60科创走廊松江宣言》,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显示度、集聚度、辐射度显著提升的提升阶段。写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战略。这一阶段的标志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上升为国家战略平台的蝶变阶段。纳入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三先走廊”。这一阶段的标志是六部委出台《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和写进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确立创新策源地的跃升阶段。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

制度政策创新体系

(一)跨区域协同发展的制度创新

一是创新跨区域合作机制。建立央地联动组织机构运作模式,成立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专责小组及办公室,专责小组组长由科技部负责同志和上海市负责同志共同担任,国家部委和上海地方实行双组长制,出台《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专责小组工作规则》等央地联动工作制度。创新区域协同组织方式和运作模式,九城市共派干部、实体化运作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办公室,出台《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工作制度》等区域协同工作制度;九城市分别成立G60推进办,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平台共建、信息互通、干部挂职等机制。

二是推动产业链跨区域深度融合。以规划协同推动九城市产业错位发展,联合编制《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十四五”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规划》。打造头部企业引领跨区域产业链合作模式,联合发布《关于支持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以头部企业为引领推动产业链跨区域协同合作的实施意见》,健全完善与头部企业产业链合作需求相匹配的企业项目库、数据资源库,积极开展供应链对接、关键产品联合研发、产业项目落地等合作。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成立15个产业(园区)联盟、11个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建设以九城市国资平台为主体、跨行政区域的产业协同创新中心。

三是打造多元化科技创新矩阵。聚焦重大战略领域和前沿技术,推动G60脑智基地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九城市与中科院上海分院、上海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开展战略合作,清单式、项目化、责任制推进创新要素精准对接。集聚高端创新智力资源组建G60专家咨询委员会,实体化运作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创新研究中心。在科技部指导下设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由国家引导基金参与设立、九城市政府共同出资、社会资本共同投入。启用“G60科创云”服务平台,组建G60科创走廊科创路演中心联合体,建立G60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常态化举办G60科技成果拍卖会。

四是优化高质量金融服务供给。强化金融政策支撑,深化落实央行金融支持G60先进制造业发展“15+1”条政策,推出“G60科创贷”、批次包等专属科技金融产品,推进双创债发行。强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共建资本市场服务G60科创走廊基地,联合编制上证G60创新综合指数、上证G60战略新兴产业成份指数,并推出ETF产品和增强型基金,建立科创板企业“精准辅导+科创属性+联合推荐”机制。强化全方位综合金融赋能,成立G60金融服务联盟,上线G60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建设G60产融结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

五是构建人才跨区域合作机制。建立“基地+中心+峰会+培训”四融合工作机制,通过打造国家移民政策实践基地、建设产业人才协同中心、轮值举办G60人才峰会、联合开展高层次人才和后备干部培养培训等,共建共享人才发展高地。

(二)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制度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经济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要求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把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根留在国内。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松江充分发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功能,积极构建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政策体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把突破性政策转化为市场主体有获得感的实际成效,不断打造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一是加强规划引领,科学谋划高质量发展蓝图。在全面贯彻落实《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的基础上,立足产业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高站位编制“十四五”专项规划及各专项行动方案,明确产业发展思路。依托“一廊九区”产业空间布局,绘制产业地图,发挥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对产业发展和项目落地的引领作用。

二是坚持多点发力,精准打好优质政策组合拳。自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启动以来,先后出台了G60产业政策、生物医药等各种专项政策,支持颠覆性技术发展,基本涵盖重点发展产业领域,坚持提升增量与优化存量相结合,政策支撑体系日益完善。

三是确保发挥实效,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细。本着政策举措务实具体、便于操作、行之有效的理念,配套制定各项政策的实施细则,推动政策举措执行精准到位。加强政策的宣传和解读,进一步扩大政策的知晓率和认可度。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定期研究制定涉企政策,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靠前服务,点对点做好企业服务工作,确保政策效应最大限度发挥。

(三)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制度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市场和技术和谐共振,让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开花结果,最大限度释放发展潜能。为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发展,松江区抢抓以新基建为代表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加快集聚的新机遇,明确“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的工作模式,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抱团集聚、组团发展,打造研用产一体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一是机制和政策创新联通。在机制、模式、方法上突破创新、先行先试,聚焦国家科技发展重大、急迫需求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尖端领域,瞄准脑科学、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针对生物医药等细分产业领域,制定专项政策,集聚整合行业资源,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行业创新发展。

二是创新链和产业链联通。聚焦关键领域,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和共性技术研究平台,引导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攻关,通过基础理论研究支撑技术成果产业化,整合打通研发应用全系统链。以科技项目的导入集聚相关产业链上下游,着力“补链强链”“集链成群”。

三是区域创新和全域创新联通。建立科技部门和街镇、园区定期协商研判机制,根据各街镇、园区的自身特色,加快新型航空发动机等特色科技项目布局和落地。加强资源聚集和先期培育,吸引高校、科研机构和重点企业的优势资源,大力招引国内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来松江共建重大创新平台。

(四)打造开放高效互联互通营商环境的制度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各地搞自我小循环。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率先探索有利于促进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为深入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松江区聚焦产业集群发展,深入推进以“简政放权+互联网+店小二”为要义的“零距离”综合审批制度改革,以松江枢纽和综保区建设为契机,持续稳固外向型经济优势,着力打造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枢纽。

一是找准现实问题和改革需求。对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找问题和差距;与企事业单位、专家学者座谈找需求和方向;赴杭州、南京等地学习取经,学习经验和成果;以促进互联互通、数据共享、G60科创走廊九城市营商环境整体提升为目标开展先行先试。

二是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力度。以区委、区政府名义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零距离”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进G60科创走廊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明确改革思路、改革目标、改革举措、改革保障和具体举措责任部门,成立九城市“一网通办”工作专班,形成G60联席办统筹、九城市牵头部门领导、服务专窗落实的工作合力。

三是提升服务企业能力。建立服务于企业发展各阶段需求的问题反映和解决机制,建立领导联系服务重点外贸企业机制,加强常态化运行跟踪,每月组织重点外贸企业填报外贸监测系统月报,专人一对一跟踪重点进出口企业,及时发现扩大开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努力实现有效供给、精准施策,切实解决问题,提升发展信心。

(五)深化党建引领产业集群发展制度创新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成立区委书记担任组长的党建引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党组织建设、人才建设、科创产业项目建设推进组,党建理论研究组以及全媒体宣传组等,有效落实决策部署。建立“两新”组织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形成组织部、发改委、经委、科委等18家涉企部门协同推进、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实现抓党建最大政绩和抓发展第一要务有机统一。

二是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集群上。依托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重点发展的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组建18家产业集群党组织,织密建强党的组织体系,实现重大项目、重点领域、重大科创平台等全部实地实体经营企业党的组织全覆盖。建立集群党组织班子和企业党员高管“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机制,发挥“关键少数”带动作用,推动形成上下游企业集聚效应,有效支撑产业发展“内循环”。

三是发挥组织优势,提升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建立“龙头带动、项目推动、条块联动”的产业集群党建工作机制,以组织联网、阵地联建、人才联育、发展联谋、党群联动、活动联办形成党建生态群。以产业集群头部企业为带动,以党建共建促进产业合作;以党建项目化为载体,促进科技创新、产业协同、人才成长等;以产业集群党组织为枢纽,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会、科研机构、高校等协同联动,推动资源集聚,筑牢产业集群战略先发优势。

持续深化长三角

一体化发展的制度创新

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国家战略重要平台建设成就进一步彰显了新发展理念的真理伟力,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引领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制胜要诀。松江打响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品牌,关键是持续深化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制度创新。

一是把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科技创新发展的制度支撑,强化基层党组织在引领和服务产业发展上的独特制度优势,这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成功之道;二是把协同创新的政策体系作为一体化发展的制度供给,强化九城市联动发展的同城效应和产业集聚发展,这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成功之本;三是把市场化法治化作为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制度内核,通过“一网通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优化营商环境,这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成功之要;四是把社会创新环境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制度活力,强化创新要素优化配置的赋能体系,这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成功之根;五是把激励党员干部勇于担当作为改革创新的制度保障,强化干部“激情、创造、担当”的精神特质,这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成功之基。

(中共松江区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上海的生动实践”课题组)

责任编辑: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