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

首页
|
G60资讯
|
松江新闻
|
九城风采
|
政策服务
|
产业投资
|
招才纳贤
|
关于我们

奇迹:书写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传奇 绘就区域创新协同壮阔画卷

摘要:历史潮涌,七年不过长河一浪,却足以书写一段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传奇,绘就一幅区域创新协同的壮阔画卷

中国发展网讯 历史潮涌,七年不过长河一浪,却足以书写一段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传奇,绘就一幅区域创新协同的壮阔画卷——

2016年5月24日,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工作期间对松江提出的要求为“指路明灯”,1.0版G60上海松江科创走廊扬帆起航;一年后的7月,面向长三角,松江“眼睛向西”,主动对接嘉兴、杭州,2.0版沪嘉杭G60科创走廊乘风破浪;2018年6月,松江、嘉兴、杭州、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九城携手,3.0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贯穿沪苏浙皖,区域创新协同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历史不会辜负实干者。从“源起松江”“联通嘉杭”,再到“九城共建”,直至从秉持新发展理念的基层生动实践上升为国家战略重要平台,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岁月征程,策源地松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飞升。其间,百亿级项目纷至沓来,头部企业接踵而至,先进制造业风生水起……一个个创新制度在这里落地,一项项创新科技在这里诞生,一个个高质量发展新奇迹在这里呈现!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松江发展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转型跃升

松江,地处上海西南部、黄浦江上游,被誉为“上海之根、沪上之巅、浦江之首、花园之城、大学之府、制造重镇、科创走廊、旅游胜地”。

20世纪90年代,松江进入快速城镇化和工业化时期,房地产税收最高时曾占到区级税收的46.3%。到2016年,松江建设用地空间资源已经基本布满。

在土地等资源紧约束下,松江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土地资源利用方式转变,向规划要品质、向存量要空间、向科创要动力、向质量要效益,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创造性地提出G60上海松江科创走廊建设,大刀阔斧走出一条地方高质量发展新路。

风雨兼程,春华秋实。G60上海松江科创走廊启动建设当年,松江就实现了脱胎换骨的转型跃升:地方财政收入增幅达33.2%,被国务院认定为全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典型案例,被上海市委、市政府增列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承载区。

过去,松江外向型经济占主导地位,区内一家电子信息代工企业贡献了全区一半的工业产值,企业自身研发、销售“两头在外”,利润被严重挤占,究其根源,正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G60科创走廊启动建设后,松江从引进模仿的“跟跑者”转变为自主创新的“领跑者”。

世界首例生物节律紊乱体细胞克隆猴模型在这里诞生;打破国外大尺寸硅片制造技术垄断的450毫米超硅大硅片在这里研制;全国第一张跨省异地办理的工商登记执照从这里发出……伴随着一个个创举,松江也从传统的农业县、房地产占“半壁江山”的郊区,跃升为有力支撑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的创新策源地。

大道之行,壮阔无垠;大道如砥,行者无疆。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引领下,松江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强度由“十二五”末的3.58%上升到目前的5.38%,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0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74家,数量位列全市第二。2021年,松江新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占全市认定总数的11.4%,排名全市第二。全区有效专利拥有量5.1万件,较“十二五”末增长151%;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50.2件,较“十二五”末翻一番。全区每亿元GDP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居全市各区第一。

非凡七年,行非凡之举,建非凡之功。作为先进制造业强区、上海高端制造业主阵地,松江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95家,总量位居全市第四。以先进制造业主导的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十三五”年均增长35.2%,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超过60%。此外,制造业税收替代房地产占主导地位,地方财政收入“十三五”年均增长12.4%,地区生产总值“十三五”年均增长10.5%。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策源地的松江,科创驱动发展的效应仍在进一步显现,核心技术突破攻坚“卡脖子”难题。在集成电路领域,450毫米集成电路用晶体生长系统、全球最先进的ALD光伏工作母机、ARF/KRF高端光刻胶核心技术等,在“缺芯”寒潮下扛起国产替代重任;在生物医药领域,生物节律紊乱体细胞克隆猴技术领跑全球,同联制药1类抗生素新药可利霉素正进行降低新冠病毒复制率等临床试验,瑞钼特高端影像CT设备球管用钨铼合金靶材填补国内空白;在卫星互联网领域,打造低轨道、高通量多媒体卫星网络产业集群,成功发射“松江号”和“G60号”等实验卫星并组网,加快实施“G60星链”计划,成为全球三大卫星互联网之一。

秉持新发展理念,改革辟路、创新求实,唯实唯干、拼搏奋进。如今,总面积604.64平方公里的云间大地上,常住人口191万人,实有人口230万人,现有市场主体24.20万户。作为上海高端制造业主阵地和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十三五”松江的各项核心和先导性指标始终保持强劲增长,稳稳走在了全市前列。

从基层生动实践上升为国家战略重要平台

成就科创驱动“中国制造”

迈向“中国创造”示范样本

“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2018年11月,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的主旨演讲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久久回响。

壹引其纲,万目皆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2019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纳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标志着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从秉持新发展理念的基层生动实践上升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平台。

2020年,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国家六部委联合印发《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明确“三先走廊”战略定位: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先进走廊、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的先试走廊、产城融合发展的先行走廊。

春来潮涌,奋楫扬帆。2021年3月,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其中明确提出,要“瞄准国际先进科创能力和产业体系,加快建设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和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提高长三角地区配置全球资源能力和辐射带动全国发展能力”。这一要求,赋予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新的国家使命。

时光见证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始终不变的初心,镌刻下策源地松江的科创情怀。2022年,《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创刊号刊发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实践案例,高质量发展战略比较优势更加凸显。

山高路远,但见风光无限;跋山涉水,不改一往无前。以国家重大战略为牵引,在中央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国家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专责小组和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领导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始终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牢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持续完善央地联动、区域协同工作机制,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导向,以“科创+产业+金融”为抓手,不断促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的区域创新协同。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2022年阶段性评估报告》指出,从十大城市群的协调发展维度来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协调发展指数为29.3,位于十大城市群榜首。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0月底,长三角G60联席办出台跨区域协同政策16项,九城市出台的科技创新、产业协同、金融支持、人才流动等方面的区域协同政策超过180项。九城市的区域创新协同由此可见一斑。

区域创新协同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能为区域分工协作带来更高水平的经济效益。创新则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体现,是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关键,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战略支撑。

在区域创新协同水平遥遥领先的同时,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创新发展也领先于国内其他城市群。据统计,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集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拥有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数量等方面已走在全国前列。从全国十大城市群的创新发展维度来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创新发展指数为36.7,位于十大城市群榜首。

这些年来,面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面向科技创新“星辰大海”,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始终坚持向改革要动力、用改革增活力,大胆探索实践制度创新,推动实现创新主体和创新成果“星罗棋布”,全力建设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先进走廊、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的先试走廊、产城融合发展的先行走廊。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如今,九座城市GDP占全国比重从1/16上升到1/15,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国比重从1/15上升到1/12,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4.42万家、占全国1/8,已登陆科创板企业近100家、超过全国总量的1/5,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了集体智慧与力量,创造出了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发展实绩!(朱俊辉 韩海峰)

责任编辑: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