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

首页
|
G60资讯
|
松江新闻
|
九城风采
|
政策服务
|
产业投资
|
招才纳贤
|
关于我们

向往:以高品质生活彰显高质量发展成色,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摘要:在这里,科创赋能激荡出无限的城市发展活力,古老与现代交融碰撞出独特的人文魅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民生事业蓬勃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得到实现。

中国发展网讯 九峰三泖,山明水秀;云间大地,活力四射。这里是“远看青山绿水,近看人文天地”的“上海之根”,是绵厚历史与新时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沪上之巅”,更是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交融荟萃的现代化新松江。

近年来,以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为牵引,在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质量发展中,策源地松江秉持新发展理念,改革辟路、创新求实,唯实唯干、拼搏奋进,在新征程上不断展现新作为、创造新奇迹,切实把各项战略任务细化为“施工图”,高质量转化为“实景画”,书写了“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建设的崭新篇章。

在这里,科创赋能激荡出无限的城市发展活力,古老与现代交融碰撞出独特的人文魅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民生事业蓬勃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得到实现。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在中国式现代化美好愿景下,在上海松江,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人民之城”“向往之城”正拔节生长、扑面而来。

传承千年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打造绵厚历史与新时代文明交相辉映的人文之城

凡树有根,方能生发;凡水有源,方能奔涌。松江作为“上海之根”,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所谓“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是延续数千年的上海文化根脉的起点。

在这里,4600多年历史的广富林文化,上承良渚、下接马桥,是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融合的见证;历经沧桑的唐经幢是上海现存最古老的地面文物,亦是我国现存晚唐时期最高大、最完整的一座经幢;近千年历史的醉白池偕一袭江南烟雨,从时间深处走来,演绎中国古典园林人文和艺术的积淀、融合与传承的篇章……源远流长、独具特色的人文底蕴让松江成为历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不忘根本,才能开创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勇敢创新。2017年,松江发布《人文松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构筑以书香之域、书画之城、文博之府和影视之都为特色的文化名城,不断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持续提升“上海之根、文明松江”的深刻内涵。

癸卯新春之际,一场G60之光交响音乐会在云间会堂文化艺术中心隆重举行,大型交响组曲《G60之光》首次完整呈现。现场,数百名观众于激昂交错、震撼人心的乐声中,感受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一路走来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

云间会堂文化艺术中心以“新中式”美学风格进行打造,通过借景手法将公园景观引入,整体宛若一幅意境优美的山水画;从空中俯瞰,建筑顶部则呈绵延起伏之势,犹如打开的书籍,又似连绵逶迤的松郡九峰。如今,它已成为松江文化新地标、市民打卡好去处。而这恰恰是近几年来人文松江建设成就的一个缩影,是松江打造绵厚历史与新时代文明交相辉映人文之城的真实写照。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数年间,随着《人文松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滚动推出、持续推进,一座座设施先进、服务一流的博物馆、美术馆、大型剧院、艺术展厅、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在松江拔地而起,一场场公共艺术盛典、群众文化活动于此间轮番上演,一部部文艺精品力作在这里持续涌现。松江处处流淌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展现着文化迸发出的蓬勃生机与活力:

——聚焦打造“书香之域”,以云间会堂文化艺术中心为核心,挖掘历史资源,搭建书香空间,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城市,深入打造文脉传承与学史读书的文明实践地。

——聚焦打造“书画之城”,以二陆读书台为核心,弘扬“二陆”文化精神,在建成程十发艺术馆、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的同时,发掘松江书画资源,繁荣书画创作,培育书画人才,深入打造文以载道与艺术滋养的最佳体验地。

——聚焦打造“文博之府”,以广富林文化遗址和仓城府城下塘等历史文化风貌区为核心,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推动活化利用,深化文博阐释,说好松江故事,深入打造文化遗产保护与文旅融合的示范目的地。

——聚焦打造“影视之都”,以上海科技影都华阳湖片区和松江枢纽片区为核心,推进核心区规划建设,强化科技引领,推动创新要素集聚,完善影视产业体系,深入打造科技创新与产城融合的影视产业集聚地。

值得一提的是,千百年来,松江一直是无数名人雅士的驻留地,陆机、陆云、杨维桢、袁凯、陶宗仪、徐阶、董其昌、陈继儒、陈子龙、夏完淳、王鸿绪、史量才、施蛰存、赵家璧……一长串名字如雷贯耳。如今,松江也仰赖他们的事迹进一步彰显“松江特质”、讲好“松江故事”,一大批反映松江地域文化和现实生活的戏剧作品成功上演并屡获殊荣。其中戏剧《董其昌》更是斩获第九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

不仅如此,作为上海“1+3+X”影视产业发展格局中的大型高科技影视基地,上海科技影都集聚了7700多家影视企业,多年来涌现出众多优秀作品。仅在2022年,松江出品的电影《奇迹·笨小孩》、冬奥题材电视剧《超越》就入选中宣部第十六届“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

总有一种精神,烛照前路;总有一种力量,催人奋进。这些年来,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松江持续深耕厚植“上海之根、人文松江”文化品牌,让人文松江建设深度融入城市血脉、根植市民心中,早已成为这座城市成长基因、精神气质、文化特质在新时代的生动体现,成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软实力。

坚持“两山”理念,绘就生态画卷

构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之城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是实现松江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

浦江青罗带,九峰碧玉簪。从浦江之首到佘山之巅,从坚持绿色发展到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松江以山为笔,以水为墨,擘画秀美生态画卷。

初夏时节,九科绿洲公园内绿树悠悠、鸟鸣阵阵,一些市民正在林中休闲漫步。不远处,今年破土动工的法国ATEQ集团旗下亚得克测量仪器(上海)有限公司新建厂房项目,正努力建设“近零能耗”生产厂房。

厘清“舍”与“得”,造就了九科绿洲1500亩的生态廊道,以及周边拔地而起的先进制造业项目。2016年至2018年的三年间,九亭镇通过“五违四必”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拆除了400多万平方米的无证建筑和违法建筑,清退了近千家落后产能企业,腾出5800多亩土地,开辟了绿色发展新空间。

工业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松江坚持以亩产论英雄、以效益论英雄、以能耗论英雄、以环境论英雄,加快产业“裂变”,做强做优做大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实体经济,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松郡九峰,林木繁茂,钟灵毓秀,让一马平川的上海平原呈现出灵秀多姿的山林景观。作为上海绿色“版图”上的重点区,松江近年来在造林上的大动作不断。

2021年,松江完成了全区史上最大的造林工程“七廊一片”生态林的建设,总造林面积达8493亩。从黄浦江生态涵养林到天马生态片区,松江大地上不断织就一条生态防护的绿色屏障。素有“花园之城”美誉的松江,更是随处可见口袋公园、街心花园。从“种绿”到“造景”,浓浓绿意不断满足市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新期待。

地处黄浦江上游的松江,河流纵横,水系繁盛。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生态,既是民之期盼,亦是发展所需。

漫步松江,常见秀水幽幽,白鹭飞翔。近年来,松江对标上海“一江一河”滨水公共空间建设理念,依托1600余条水脉、6000余公里供排水管网,统筹兼顾水环境综合治理、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水生态健康美丽发展、水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和水文化传承发展,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大力构建“水城相融、人水相依”的生态水系,打造松江人民满意的、有获得感的幸福河湖。

山林绕城郭,水映群鹭飞,城景相交融。

松江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在绿色发展的浩瀚长卷上写下了美丽答卷——

天更蓝。从“十二五”末到“十三五”末,全区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率平均值从67.7%提升到82.2%,PM2.5浓度从62微克每立方米下降到32微克每立方米,下降了48.4%。

山更绿。松江加大生态公益林和生态廊道建设,积极拓展绿色生态空间,形成“一山、一带、九纵、四横、多片”的生态网络构架体系。“十三五”期间,全区完成公益林建设1.93万亩。截至2022年底,全区森林覆盖率超19%,位列全市第二,仅次于崇明。

水更清。全区188条河道摘掉了“黑臭”的帽子,已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全区35条骨干河道全面贯通,自来水出厂水水质合格率达到100%。

发展更和谐。截至目前,松江共记录到野生动物25目69科186种,全区生物多样性逐年递增。“十三五”期间,松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2%,但全区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1.46%。

青山绿浪腾,碧波鸟欢鸣。如今,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美画卷正在松江大地上徐徐展开……

坚持人民城市理念,聚焦群众急难愁盼

建设人民向往的现代化松江新城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一座人民向往的城市,必有鲜明的民生底色。

民生福祉的提升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基础。近年来,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国家战略平台的带动下,松江实现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地方财政收入“十三五”末达220.62亿元,年均增幅12.4%,与之相匹配的是,全区民生项目财政支出年平均增幅达10.3%,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稳定在五成左右。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全面拓展就业空间;着力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十三五”期间,一份沉甸甸的民生成绩单摆在我们面前:

推进新一轮农村宅基地改革,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签约3549户,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松江枢纽、沪苏湖高铁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破土动工;

2.9万户居民接装天然气,告别“背罐”时代;

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0万个,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59515元,增幅名列全市前茅;

深化“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稳妥推进大型居住社区规划建设,市、区、街镇三级财政共计投资27.17亿元,累计推进实施各类旧住房修缮436.28万平方米,受益群众达6.4万户;

全力推动教育强基础、建高原、攀高峰,师资队伍高端引领能力明显增强,建设华东师大二附中松江分校、上外云间中学等优质教育资源,新建、改扩建学校67所;

开展健康松江建设,加强与交大医学院、中医药大学、九院战略合作,区中心医院升级为三乙综合医院,泗泾医院升级为二甲综合医院,3所医院率先成为上海市区域性医疗中心;

实施国家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医养结合试点,完成松江社会福利院改扩建,推广全市首家农村互助式“幸福老人村”养老模式;

社会救助政策不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率100%……

民生领域“冰点”正在消融、“难点”开始破题、“底线”加紧筑牢,“保障网”更为坚实。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十四五”期间,松江将依托上海“五个新城”战略,聚焦优化功能提升品质,全力推进松江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向往之城——

交通先行,聚焦“一城一枢纽”,全面建设面向长三角的松江枢纽,形成铁路、轨道交通、环城快速路和地面公共交通“四网融合”交通体系,持续放大长三角标志性门户功能。

教育优先,坚持优质均衡发展方向,构筑环大学城基础教育新高地,实现公办幼儿园托幼一体化街镇布点全覆盖。

医疗完善,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与上海市知名院校和三级医院合作,改造扩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松江南院,新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松江医院,新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松江研究院,已开工建设全市规模最大的区级公共卫生中心等,提升区域卫生健康品质。

住有宜居,聚焦职住平衡,通过优化城市住宅布局结构,丰富多样化住房供应体系等方式,汇聚高品质人才公寓,归集人才安居租赁房源,更好筑巢引凤、固巢留凤。

老有所养,适应人口分布和结构变化,推动居家、社区、机构养老协调发展,提高养老护理员等服务队伍职业化、专业化水平。

生活便利,提供类型丰富、覆盖广泛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积极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至2025 年,新城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15分钟步行可达覆盖率提升至85%以上。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如今,从沪上之巅到浦江之首,从浦南到浦北,从城区到乡村,云间大地处处欣欣向荣、生机勃勃。当再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目光坚定,信心满怀!(朱俊辉 韩海峰)

责任编辑: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