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再创高质量发展新奇迹
摘要:11月8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2023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质量发展要素对接大会在国家会展中心召开。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2023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质量发展要素对接大会在国家会展中心召开。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鲍筱兰 缪晓琴 邱爱荃 11月8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2023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质量发展要素对接大会在国家会展中心召开。源起松江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连接了嘉兴、杭州、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九城市在开放的大舞台上相向而行、相互成就,于逆环境下结出的实打实、沉甸甸的科创“硕果”。
松江区委书记程向民表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作为国家战略平台已经5周年,我们要秉持新发展理念不动摇,在历史环境下,我们要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共筑创新策源地,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共育全球一流的科创生态。在0~10的突破中,要有更大的作为。将唯实唯干、拼搏奋进,全力实现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战略定位,即“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先进走廊、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能驱动的先试走廊和产城融合的先行走廊,早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走廊和重要的创新策源地。
几年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对标科技部等国家部委确定的“三先”走廊战略定位,按照上海市委“共筑科技创新策源地、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共育国际一流创新生态”要求,持续强化国家战略牵引,以开放汇合作之力、聚创新之势,不断强化“三个对冲”——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创新链产业链的完整性对冲全球产业变局的不确定性、以制度供给的精准性对冲市场预期的不确定性,已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任务、重要成果、重要品牌,为助力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提供了长三角实践样本。
数据显示,九城共建以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对九城市的科创策源效应显著,研发投入强度从3%提升到3.55%,pct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增长163.4%,占全国总量的1/9;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数量占全国的16.2%,九城共商共建国际一流科创生态,为科创主体茁壮成长、科创实力逐级跃升提供广阔空间。
九城市全力开拓新领域新赛道
近年来,九城市通过加快培育“从0-1”原始创新突破,集聚了松江G60脑智科创基地、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苏州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之江实验室、腾讯科恩实验室、优图实验室等重大研究平台,世界首套猕猴大脑皮层单细胞空间分布图谱、“九章三号”光量子计算原型机、托卡马克人造太阳、超重力模拟离心与实验装置……一大批重大科创成果持续涌现。加速“从1-10”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今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第五届科技成果拍卖会累计成交额接近110亿元,是前四届总额的近2倍。
五年来,九城市始终坚持以高水平协同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增外资企业注册资本增长25%,利用外资增长54.5%;贸易进出口额达3.8万亿美元;“一带一路”沿线出口总额超4.9万亿元人民币。仅在今年前三季度,九城市落地项目总投资就达到1.29万亿元,充分显示了逆势环境下高质量发展韧性和良好市场投资预期。作为先进制造业强区、上海高端制造业主阵地,策源地松江规上工业企业数已跃升上海第一,规上工业产值、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等核心指标均位列上海第一梯队;今年以来合同外资同比上升62.4%,再创历史新高。
首届香港国际创科展、第四届中阿国家改革发展论坛、第三届中瑞地方可持续发展论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一次次站上国际舞台,向世界发出中国的科创之声,展现中国的科创形象。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全球辨识度、聚焦度、竞争力也进一步提升。
科创与金融开出高质量发展之花
科创与金融,从来是不分家的,科创企业的发展,自然也离不开金融要素的支撑。为此,九城市持续深化落实央行“28条”金融支持政策,做大做强G60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目前,基金总规模达100亿元,已建立涵盖600家企业的拟投项目库,实地调研企业206家。不断发挥上证G60综指增强基金、成指ETF、科创贷、批次包等金融创新产品作用,深化上交所服务G60基地功能。其中,九城市科创板上市企业数已超全国1/5,发行双创债占同期全市场发行总量的1/6。此外,九城市还实体化运作G60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协作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携手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科创生态。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自成立以来,吸引了九城市众多科创企业积极申请。该基金总规模达100亿元,定向扶持科技创新企业,前不久成功入选由长三角三省一市科技厅发布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协同创新典型实践案例名单》。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差异,开辟了各国交往的新路径,搭建起国际合作的新框架,汇集着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作为国家战略重要平台,一直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通过携手共筑科技创新策源地、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共育国际一流创新生态,赋能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