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

首页
|
G60资讯
|
松江新闻
|
九城风采
|
政策服务
|
产业投资
|
招才纳贤
|
关于我们

以科创生态“软实力”为科技创新提供“硬支撑”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松江锚定“从0到1再到10”,勇当科技和产业开路先锋,共筑科技创新策源地,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共育国际一流创新生态

摘要:“从0到1再到10”,引入科研领军人物,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再以硬核成果转化赋能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质量发展……不断完善和优化中的“科创生态”已经成为松江区乃至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的澎湃动力。

夜幕降临,位于松江施园路上的谱尼测试松江实验室大楼内一角的灯光依旧亮着,这里是今年3月才从美国归国的国际顶级免疫学科学家郑颂国教授的实验室。

作为国际上“诱导性调节T细胞”的发现者,郑颂国在国内外免疫及风湿病学界均享有极高声望。从美国回国加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他将实验室选择落脚位于松江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细胞和基因治疗研究院。

“选择到松江,主要是上海对人才的重视,特别是被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科创生态’所深深吸引。”郑颂国这样说道。

“从0到1再到10”,引入科研领军人物,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再以硬核成果转化赋能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质量发展……不断完善和优化中的“科创生态”已经成为松江区乃至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的澎湃动力。

(一)

“目前在国际上,PD-1抗体和CAR-T是治疗肿瘤的明星产品,但它们仅仅对部分肿瘤有一定疗效,还会产生耐药和毒副作用。我们因此需要进一步挖掘肿瘤的秘密,解决生物医药的‘卡脖子’问题,研发属于我们自己的创新药,这也是我回国最想做的事情。”已经耳顺之年的郑教授说这话的时候,眼里闪着光。

1999年,郑颂国由复旦大学医学院赴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回国前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雷诺德·韦斯勒终身讲席教授和风湿和免疫学中心主任。他不仅是诱导调节性T细胞的发现者、齿龈间充质干细胞领域开拓者,还建立了小剂量IL-2治疗炎症性疾病理论、调节T细胞感染性耐受理论、骨免疫学理论,创建了多个治疗炎症性疾病的分子靶点。

11月8日,在第六届进博会2023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质量发展要素对接大会上,郑教授分享了部分研究成果,没想到多家投资机构很快联系到了他,想要参与后续的新药和治疗方法的开发与研究。

回国不过短短数月,郑教授深耕20余年的研究成果就赢得了资本的青睐,他笑着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郑颂国教授的科创“超能力”引来金融“钞能力”,让人看到了从“0到1”破圈迈向“1到10”的水到渠成,更让人看到了松江区着力构建新发展理念指引下“科创生态”的定力和决心。

“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松江区委书记程向民在参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2023对话区委书记》系列融媒访谈时表示:“松江作为G60科创走廊的策源地,一直把科技创新区域协同放在突出位置。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必须要在‘0到1’的基础研究上久久为功,有所突破。”

推动各类科创主体集聚发展,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共同体,松江区近年来下了硬功夫、花了大力气。G60脑智科创基地二期、超硅研究院、腾讯优图实验室、科恩实验室、正泰石墨烯创新中心等重大研发平台落地开花,助推了大硅片、光刻胶、克隆猴等重大创新成果持续涌现。

去年,松江全社会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研发经费投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18.79亿元,占GDP比重达6.79%,该投入强度超过全市平均水平2.35个百分点。

(二)

最近驱车途经G60上海松江段的市民会发现,气势恢宏的G60科创云廊已进入二期云顶集中施工阶段,竣工后23栋建筑群将绵延1.51公里,长度几近翻倍。

“G60科创云廊总投资超100亿,预计将于明年下半年完成。”从一期的10栋办公楼到二期接续中的13栋办公楼,云廊的建设一如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从2016年起步,历经1.0版“源起松江”、2.0版“联通嘉杭”、3.0版“九城共建”……时至今日,九城市共商共建也已有五年时间。

5年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犹如一条聚光带,带动上海松江、嘉兴、杭州、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9座城市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家庭”。

“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质量发展的生命之所在,九城共商共建关键要打破行政壁垒,在产业规划上防止同质竞争和恶性竞争。”程向民打了一个生动的比方:“9座城市好比9个泥人,打碎以后重塑一个新的泥人叫G60,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松江洞泾镇,G60松江·中安科创园落子于此。这里由安徽省投资集团旗下皖投智谷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在上海投资建设,也是安徽省唯一在外打造的集科创孵化、研发办公、生产制造于一体的创新综合体。

总投资约20亿元,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科创园内中试厂房、会议中心、人才公寓、餐饮体育设施一应俱全。特别是在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的南区,还构建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化基地”的孵化链条,目标直指“国际化、集群化、专业化”特色双创模式。

“园区运营模式有别于传统‘飞地’,入园企业的注册、税收均在上海,这种探索在长三角是首创。”G60松江·中安科创园负责人介绍,园区希望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孵化体系和配套设施,与后方产业基地联动,实现区域创新资源和产业结构的优势互补。

普来特富,园区内一家集智能电梯研发、设计、制造、运营为一体的智能系统科技型企业。在普来特富的监控中心,透过远程后台终端屏幕便可对各地电梯现场位置一目了然。“电梯运行状况可实现24小时监控,一旦出现突发情况,还可以通过系统实时了解维保人员位置,确保就近派遣,及时排除故障。”普来特富(上海)智能有限公司总裁刘丹向记者介绍道。

“公司研发总部设在上海松江,生产基地在浙江湖州,并在苏浙皖均设有分公司。”刘丹说,九城市完备的产业链体系、丰富的人才资源、广阔的市场环境和应用场景,让普来特富充分感受到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质量发展带来的便利。

可以说,G60松江·中安科创园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探索实践“研发在上海、生产在当地”的长三角科创产业合作新模式的一个缩影。

依托上海龙头带动作用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优势,九城正加速创新资源汇集和流动,推动金华、芜湖、宣城等在上海松江设立产业协同创新中心。金华、芜湖项目已顺利启用,浙江基地已交付且部分县域城市已进驻开展工作,宣城科创中心揭牌并在松举办创新要素对接会。

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国家战略牵引下,G60九城市高新技术企业从1.5万家增长到4.5万家;贡献了全国1/15的GDP、1/8的高新技术企业、1/8的进出口额、超过1/5的科创板上市企业。

策源地松江更是以科创生态的“软实力”为科技创新提供了“硬支撑”。多年来,松江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先导产业,形成了“6+X”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其中,集成电路领域已形成从设计、制造到封测的完整产业链,聚集重点企业121家。人工智能领域聚集科大智能、库卡机器人等人工智能企业约842家。生物医药领域集聚相关企业2952家,引进培育复宏汉霖、同联制药、新开源等重点企业。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10月,松江区规上工业企业数保持全市第一,规上工业产值、进出口额居全市第二,“6+X”战新产业占规上产值比例超60%;全区实现合同外资36.0亿美元,同比增长60.8%,增速创历史新高;制造业税收替代房地产占主导地位。

(三)

多年前,G60从一条高速公路名演变为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出了区域协同创新的新路径。而今,沪苏湖高铁各标段建设正如火如荼,建成通车后,将与商合杭高铁成为贯通长三角东西区域的交通大动脉。

为了迎接沪苏湖高铁的到来,在松江,一个联通长三角、服务“一带一路”的国际多式联运物流枢纽正从“施工图”变成“实景图”。

塔吊林立、机器轰鸣,登上松江枢纽建设工地的制高点远眺前方,巨大的站房高架层首块结构板混凝土已浇筑完成……

“当前,松江南站高架层建设正式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工程建设已经转入站房主体结构施工。”工程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枢纽建设正在跑出“加速度”,包含服务中心、北广场及周边配套工程建设的项目也在加速建设中,松江枢纽站房总工程量目前已完成近七成。项目将于明年11月30日与沪苏湖铁路同步交付通车投入使用。

作为站城融合高铁枢纽之一、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大项目,松江枢纽设计站体规模为9台23线,由现有松江南站全面建设升级而来。从设计效果图来看,站房以“云间映玉兰·花开无限环”为设计理念,并以多重圆环循环依次展开之势,寓意着松江枢纽将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中承担着重要链接点的作用。

根据规划,沪昆高铁、沪苏湖铁路、沪昆铁路、沪杭城际等都将在松江枢纽汇聚,不久的将来,市域铁路东西联络线、嘉青松金线、轨交9号线及23号线、T3线也将于此交会。

11月8日,随着一声发车指令,一列满载39标箱输配电设备及工程机械、光学仪器等货物的列车缓缓驶出,沿着中老铁路驶向老挝和缅甸。首列“中老班列—G60号”国际货运班列的开行,既是松江国际多式联运物流枢纽的一次试水,也意味着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迈入新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在距离松江枢纽十多公里之外的石湖荡镇铁路货场站也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中。新建的石湖荡站及货场设到发线6条、货场装卸线4条。据初步预测,石湖荡货场初期货运量可达200万吨,到2030年可达320万吨,远期2040年规模达402万吨。

“这里将是复式松江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松江国际多式联运物流枢纽的配套工程。”松江区交通委相关负责人透露,“未来,我们将充分发挥铁水、公铁、公水联运优势,依托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构建‘以国际班列为牵引,联动海运航运体系,深度融合高铁货运’的多式联运物流体系。”

而对于九城市而言,松江枢纽的建成最直接的利好就是各城市间的通勤将更加便利。从松江枢纽至上海市中心的快速道路启动建设,将为枢纽实现分流;松江域内的第二条地铁12号线也已动工……

正如很多人看到松江枢纽效果图的第一反应“顶部设计好似一个巨大的‘∞’(无穷大)符号”,松江正为“轨道上的长三角”写下生动注脚,钢铁大动脉将为松江高质量发展不断引入“源”头活水,进一步激发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蓬勃而强劲的“无穷大”动能。(姚轶凡)

责任编辑: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