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与病毒作战,松江这群人是挑战“极限”的“幕后英雄”
摘要:自松江核酸筛查工作启动以来,每天数万份核酸样本汇集到区中心医院核酸实验室进行检测。记者日前通过检验科办公室的实时视频看到,实验室里各个房间十分狭小,数名防护严密的工作人员正忙着进行核酸提取、配置试剂等步骤。
中国发展网讯 自松江核酸筛查工作启动以来,每天数万份核酸样本汇集到松江区中心医院核酸实验室进行检测。记者日前通过检验科办公室的实时视频看到,实验室里各个房间十分狭小,数名防护严密的工作人员正忙着进行核酸提取、配置试剂等步骤。
“这是一场硬仗,即使负重前行,我们也必须迎难而上!” 松江区中心医院检验科主任韦薇介绍说,区中心医院是全区5家承担核酸检测工作的医院之一,此次浦西地区全域封控期间,医院每天承担着大量的检测工作。“最近一个多月,我们每天要做上万管次检测,这是我们的极限量了。” 韦薇说,为了顺利完成此次浦西地区大筛查工作,检验科60多名工作人员全部带着行李提前住进了办公室。每天轮休时,检验人员就睡在狭窄的行军床上,“哪儿有地方就挤在哪儿睡,有的就直接在走廊里睡下了”。
据介绍,在负压环境下的核酸实验室,检验人员每天都要持续工作12小时以上。包括标本接收、信息录入、核酸提取、基因扩增、结果判读、检测后的清消工作和垃圾处置等十几个环节,有的手工环节需要检测人员每天重复上万次。因为长期久站、大量消毒、持续数小时双手悬空操作,以及每天凭借手腕力量拧开上万个瓶盖等,每份核酸检测报告背后都凝聚着检测人员的艰辛。肩周炎、腱鞘炎、膝关节问题、大拇指皮肤磨损、消毒剂过敏导致的皮肤黏膜肿痒及眼睛干涩……这些病痛,几乎每位检验人员都默默承受着。而在持续不间断的忙碌中,他们的吃饭时间也全被打乱了。忙到下午两点吃午饭、夜里八九点吃晚饭都成了常有的事。持续1个多月的高强度工作下,检验人员丁夏丽瘦了10斤。
“别看我们实验室里有两台机器,要是用机器提取,需要45分钟才能提取一批。而我们手工操作,45分钟都能提取三批了!”目前,主管技师张玉达每天在实验室的时间都在12-16小时。每次忙不过半天,防护服里的手术衣就湿透了,面罩上全是汗珠。脸上、身上全是汗,一天要换上好几套手术服,加之巨大的工作强度,他每次出实验室时,肩膀和背都免不了酸痛。“这活总得有人干吧!如果没有人做这些,我们的家人也将处在危险之中。”张玉达说,他家在中山街道,因为疫情回不了家,家里2岁的儿子和刚满2个月的女儿,都托付给了正休产假的妻子照顾,母亲和丈母娘也都在家帮衬。“你看,这是我老婆发我的视频,昨天在家给我儿子剪头发呢!封控前,我妈去菜场买了些菜,她跟我说家里物资够了,让我安心工作。”说到这里,张玉达的眼睛忍不住泛红,眼眶也湿润了起来。
“昨晚忙到凌晨3时,今天下午5时又要进去了。”“90后”检验员陆泽最忙碌的时候,持续工作了三天三夜,这72小时中的睡眠时间加起来只有9小时。由于每次出实验室需要脱下三层防护服,流程繁琐,他每次进去前都会尽量少喝水,吃饭、上厕所都要攒在一起解决。
陆泽是河北人。“父母不在身边,他们不知道我在这儿的工作强度,这肯定不能告诉他们啊。”记者问及家中情况时,陆泽语气轻松地说,“我跟他们说,在这儿每天都是正常时间上下班。但我们进实验室不能带手机嘛,每次进去多长时间也说不准,所以他们给我发的消息,经常要第二天才能回复。那要是联系不上呢,我就说忘了看手机呗,要不就是出去玩儿了!他们每次打电话来,最关心的是我吃得好不好,我也不能老说自己在吃医院配餐啊,这不暴露了成天加班了吗,所以就哄哄他们,要不就说吃了外卖啊,要不就说炖了肉啊,他们还劝我少吃外卖,别吃得太胖了。”
此时,实验室外,检验科副主任彭亮正忙着分析核酸结果,审核并上传。“这些天,我们所有人都夜以继日,一刻不停地尽着最大努力在做核酸报告。多的时候,我一天要发七八万份报告。” 彭亮告诉记者,他和PCR分子组组长曹辉两人按照每人工作24小时、休息24小时轮班负责基因扩增、结果分析、审核及上报工作。“这几天是硬仗,松江主城区有160万人口要检测。我们要坚持再坚持,坚持走向胜利!”他疲惫的双眼中透着坚定的信心和希望。(王颖斐)
责任编辑: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