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

首页
|
G60资讯
|
松江新闻
|
九城风采
|
政策服务
|
产业投资
|
招才纳贤
|
关于我们

让松江成为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摘要:以人文松江为特质的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丰厚的江南文化资源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中国发展网讯 唐经幢、天马山护珠斜塔等古建筑星罗棋布;陆机、陆云、董其昌、陈继儒、陈子龙、史量才、施蛰存等文化巨匠群星闪耀;顾绣、舞草龙、泗泾十锦细锣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闻名遐迩……“千年上海看松江”,6000年人脉繁衍,成就了“上海之根”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

千年古城传文脉,松江新城谱新篇。松江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十四五”一张蓝图绘到底,推进以人文松江为特质的全域旅游更高质量发展,助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让丰厚的江南文化资源在新时代绽放熠熠光辉,为高质量建设人民向往的“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提供文化滋养,让松江成为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打造全域旅游发展“松江版本”

作为“上海之根”,如何延续并激活上海的千年文化根脉,同时布局符合游客需求的全域旅游业态,是松江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必答题。2017年,松江依托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确定了包括“人文谷”“欢乐谷”“科创谷”“会务谷”和“泖田谷”在内的“五谷丰登”全域旅游产品体系。

2019年初,松江区组建了区文化和旅游局,并提出要助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推进以人文松江为特质的全域旅游发展。同年9月,松江区获评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截至目前,松江区A级景区已达10家。

“以前到松江,直奔景点玩一圈就打道回府了,现在不仅能打卡一些文创目的地、参与非遗互动体验,还有各种演出、展览可以看,周末两天根本逛不完。”家住黄浦区的林文文惊喜地发现,近年来,松江可供选择的游玩地点越来越多,文化体验也越来越丰富多元,通过形式多样的沉浸式体验,可以感受到松江历史文化的厚重。

这些变化的背后是松江区持续激发全域旅游活力的辛勤耕耘。聚焦发展全域旅游,松江逐步实现了从“卖门票”到“卖服务”“卖体验”的转变。近年来,松江全域旅游空间从最初的景点、酒店拓展至社区、户外休闲、文化展馆、商业广场、交通枢纽,乃至沿街店铺和浦南乡村等。这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延伸,也是价值辐射面的扩大。

“在推进全域旅游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游客感受放在首位。”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松江全域旅游建设紧紧围绕“项目建设引领、文化节庆兴旅、贯标创特提升、公共服务升级、旅游产业融合、旅游人才强旅”六大工程,持续打造全域“空间+节庆+文旅公共服务”体系。

奏响文旅深度融合“交响曲”

文化旅游产业是城市的“软名片”,如何让这张“名片”叫得响、能发光?2017年,松江在全市率先发布《人文松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动人文松江建设往深里走、往高处建。

“文化是灵魂,旅游是载体,打造文化旅游的关键是把游客的心留住,来了还想再来。”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说,松江全面挖掘利用人文资源,近年来推出了以“书香之域”“书画之城”“文博之府”和“影视之都”为主题的全域旅游线路,为旅游注入文化之魂,给游客提供多元选择,奏响文旅深度融合的“交响曲”。

松江是一座山城连景、水陆联动、全域发展的生态之城,更是一座有温度、有热度、有态度的人文之城。五年来,云间会堂文化艺术中心、G60科创云廊、广富林文化遗址、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云间粮仓等一批以人文松江为特质的文旅目的地项目拔地而起;泗泾下塘、永丰仓城、中山府城、华阳老街等历史风貌区正渐渐焕发新活力;钟书阁、朵云书院、山脚下的书店、南村映雪等一批松江“最美”书店遍布大街小巷;顾绣、丝网版画、剪纸等非遗产品琳琅满目;佘山元旦登高、松江春游节、盛夏狂欢节、“上海之根”文化旅游节、国际魔术节等四季品牌活动吸引全球游客纷至沓来……随着文旅产业全景、全业、全域高质量融合发展,松江深入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建设的脚步愈发坚定有力。

不断出新出彩的松江文化,一次又一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而松江文旅产业的精彩蝶变也折射出一个事实:松江正以全新的姿态,激发全域旅游新活力,书写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文化赋能人民美好生活

以文润城筑阵地,以文化人润心田。浓郁的文化氛围,是一座城市最美的风景,也是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

走进松江,一座座设施先进、服务细致的博物馆、美术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你去探索;一场场非遗活动、艺术节、群众文化活动、民间文艺演出精彩不断……松江文化建设日新月异,处处流淌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处处展现着蓬勃生机与活力,成为绵厚历史与新时代文明交相辉映的人文之城,助力打造具有品牌显示度和功能辐射度的国际大都市文旅标杆区。

“以前在家就是看看电视,现在生活可丰富啦!”82岁的市民王铭芳家住石湖荡镇,最近在“松江区文化馆”微信公众号上跟“百姓明星”张菊华学唱沪剧。连续举办了十年的“百姓明星”评选活动是深受百姓关注的品牌项目,十年来,参与群众逾180万人次,线上投票覆盖了44个国家和地区,先后评选出100位“百姓明星”和1001位入围者。十年来,“百姓明星”文化志愿者团队进校园、企业、敬老院、部队、工厂等一线慰问演出近1100场,总计服务40万余人次。此外,“百姓明星”们还为市民开设戏曲、美术、摄影、书法、舞蹈、器乐、文学等公益文化艺术培训班。

“建设‘人文松江’,我们要挖掘特色资源,讲好松江故事,增强文化自信。”人文松江创作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松江正稳步推进“一典六史”编纂工作;“戏剧之乡”“上海之根故事工厂”创建工作成果丰硕,新浜镇正式获批“上海市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戏剧)”。同时,《护士日记》《董其昌》《陶宗仪》《共产党员雷经天》《侯绍裘》等十多部戏剧作品立于舞台,频获殊荣。《陆机》《陈子龙》等一大批反映松江地域文化和现实生活的戏剧作品也即将立于舞台;地域文化研究持续发力,《人文松江创作文库》《人文松江研究文库》首卷已出版发行。

上海科技影都建设跑出“加速度”

“未来,科技影都核心区将成为松江新城最亮丽的地标之一。”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上海科技影都已集聚近7000家影视企业及工作室,覆盖影视创作、影视拍摄、影视培训、影视宣发等,基本实现影视全产业链发展。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给整个文化和旅游行业带来了严峻挑战,我们充分利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大机遇,在危机中育新机,加快推动上海科技影都和文创园区建设,在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为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提供新引擎、新动力,形成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说。

随着长三角国际影视中心、星空综艺影视制作研发基地、上海科技影都影视衍生品开发基地、上海(车墩)高科技影视基地二期等一批重大影视项目开工建设,上海科技影都的品牌效应和集聚度、辨识度、影响力不断提升。在2021年春节档电影中,《唐人街探案3》《你好,李焕英》《刺杀小说家》《人潮汹涌》4部电影都由松江影视企业出品或参与主投,占据了春节档电影市场的“半壁江山”。2022年春节档,由落户于上海科技影都的坏猴子(上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的电影《奇迹·笨小孩》也引起了观影热潮。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办前夕,上海柠萌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冬奥题材电视剧《超越》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

“上海科技影都建设率先实践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致力于打造成为全球影视创制中心的核心承载地、长三角影视工业化的样板地、上海文化影视旅游休闲目的地和全球影视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正在建设的科技影都核心区以华阳湖片区和松江枢纽片区为承载主体,双区联动,互为依托。华阳湖片区培育影视产业功能,营造影视特色氛围,引入总部型、服务型、体验型影视产业,环湖打造立体复合的影视产业体验环,构成一个国际化的影视中央服务区,形成影视特色功能区。松江枢纽片区塑造具有标志性、体现上海西南门户和松江新城独特魅力的城市级枢纽和城市空间形象,打造面向未来、开放活力、形象鲜明的新城公共中心。

目前,松江枢纽片区城市设计国际方案正在深化,松江枢纽配套工程所涉及区域已启动GTC(交通中心)街坊控规调整,华阳湖滨水工程今年年初已开工,科技影都核心区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王颖斐 周加姚

责任编辑: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