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区委书记程向民:唯实唯干,增强战略谋划的落地能力
摘要:做国内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鲜活样本
以要素聚变催化“科创蝶变”
记者:近年来,松江探索高质量发展,从传统制造业和房地产为主的郊区,正在成为有力支撑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的创新策源地。这是如何转变的?
程向民:党的十八大以来,松江在十年间进行动能转换,创新是第一动力。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与长三角周边城市的分工合作,不断提升产业能级和水平,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有力经济支撑。
松江始终贯彻新发展理念不动摇,唯实唯干,做大做优做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实体经济。早年,松江外向型经济占主导地位,区内一家电子信息代工企业贡献了全区一半的工业产值,企业自身研发、销售“两头在外”,利润被挤占。现在,一批松江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科技创新,从传统代工切换到新赛道,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2016年后,松江沿G60高速公路松江段两侧,依托制造业基础和大学城资源,启动G60科创走廊建设,更进一步明确了通过科创驱动“松江制造”迈向“松江创造”的发展路径。松江向科创要动力、向规划要品质、向存量要空间、向质量要效益。“十三五”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绝对量年均增长10.5%,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幅12.4%,制造业税收替代房地产占主导地位,区域经济结构深度优化。
记者:科技创新对松江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程向民:这些年,我们瞄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脑科学等前沿领域,选取39个重点工程和颠覆性技术作为突破方向。松江有家土生土长的IC级大硅片企业,我们曾召集数百次协调会,帮助企业解决了股权变更、设备采购资金等一系列问题,该企业现建成全球领先的“大硅片全自动智能生产”超级工厂,1-7月企业产值同比增长超400%。
我们还努力为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提供G60实践样本,争取国家重大项目先行先试,现已集聚G60脑智科创基地、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等高水平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腾讯科恩实验室、优图实验室等全球顶尖数字研究室。长三角石墨烯常温高导新材料应用研究中心即将落户松江。这些重大科研平台将与松江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松江大学城高校等形成合力,以要素聚变催化“科创蝶变”。
党的二十大召开在即,松江将继续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刀阔斧推进转型发展,做国内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鲜活样本。
强化G60策源地“心脏”功能
记者:G60科创走廊的名称在几年时间里发生了几次改变,背后的内涵有何差异?“G60”是怎样从地方探索上升为支撑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的重要平台?
程向民:从最初启动G60上海松江科创走廊建设,到如今穿越三省一市九座城市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这条走廊的辐射范围越来越广。2020年,国家六部委联合印发《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明确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先进走廊、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的先试走廊、产城融合发展的先行走廊的战略定位。2021年3月,“加快建设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G60科创走廊从松江的城市战略迈向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战略。
这种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之所以能够落地实现,得益于九座城市聚焦精准制度创新,共同构建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科创生态。我们聚焦基金云、创新主体云、互联网云“三朵云”,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创新发展;设立G60产业基金,创立上证“G60综指”和上证“G60成指”,构建全方位金融服务体系。
我们率先建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一网通办”机制,发出全国第一张跨省异地办理的工商登记执照;出台并深化落实人才“1+10”政策、九城市互认互通人才18条政策,面向9座城市高效配置人才资源。
记者:区域一体化过程中,会不会担心资源外溢和同质竞争?
程向民:依托交通大通道带来区域一体化的“同城效应”,这种效应是互利共赢的,而不是一种零和博弈,“同城效应”不是“同城内卷”。我们通过制度创新打破行政区域的壁垒,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好发挥高效政府作用,减少制度性交易成本。
从G60科创走廊的发展实践看,九座城市之间实现了区域经济优势互补、合作共赢,GDP总量从占全国1/16上升到1/15,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国比重从1/15上升到1/12。一廊九城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人才链等领域要素禀赋优势互补,产生的市场竞争力是地缘经济规律的体现,也是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市场化、法治化的环境中,创新要素一定会流向它最舒服的地方,就像血液流向心脏一样。松江要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不断强化自己的城市功能,从而成为那个心脏。目前,长三角16个城市都在松江建设了科创飞地,松江策源地的“心脏”功能正在不断增强。
发挥新城建设“涡轮增压”效应
记者:上海正大力建设郊区“五个新城”,松江新城是全市启动建设最早的新城,如何保持住这种先发优势?
程向民:在全力推进松江新城建设中,我们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持续导入高品质文化、教育、卫生资源,构建“四网融合”综合交通体系。目前,松江枢纽开工建设,轨交12号线西延伸已完成批复、公示,即将开工建设。在教育领域,我们新建、改扩建学校67所,“十四五”还要建设48所。全区从原来仅有1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增加到4所。
一座新城引人入胜的核心能力,是它的枢纽功能。跻身上海三大主要交通枢纽之一的松江枢纽,具备客运货运复式功能,将成为松江新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未来的松江新城,是高铁时代“站城一体”与“四网融合”的枢纽之城。
汽车领域有个术语,叫“涡轮增压”,也就是通过增大进气压力,提高发动机进气密度,从而提升功率。对松江新城的未来发展而言,辐射长三角的松江枢纽就如同是那个涡轮,能激发“增压效应”,放大高铁时代“同城效应”,提升城市能级。随着松江枢纽2024年建成,松江对于各类资源的配置将不再局限于一城一池,而是能够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记者:松江新城将建设成为科创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要实现这样的高目标,需要匹配怎样的人才体系和干部队伍?
程向民:新城发展的关键是“人”,而城市的人口结构是由其产业结构决定的。松江新城高质量发展的下一个“黄金十年”里,要打造一个产业与人才相适配的发展生态。
目前,松江作为G60科创走廊策源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先进制造业头部企业和科创企业落户,这些企业又进一步带动产业链的集聚,加快了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人才链、资金链的深入融合,“来来来,去G60;去去去,去G60”的口号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优秀人才选择在松江新城就业安家。
对于干部人才,松江要求干部持之以恒积累和更新高质量发展专业知识,敏锐把握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新动向。我们注重在服务国家战略等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以一方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确保一方规范高效的发展生态。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松江会继续打好“G60科创走廊、松江新城、松江枢纽”三张牌,增强战略谋划的落地能力,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
【访谈彩蛋·书记珍藏的照片】
清风拂面,晚霞斑斓,G60科创云廊华灯初上,流光溢彩。这里是松江新城极具吸引力的“网红”打卡地和城市消费新热点,也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龙头上的点睛之笔,更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全新名片。随着二期建设的推进,未来,全长1.5公里的科创云廊将成为世界级城市产业长廊,汇聚于此的世界级产业集群,将托举起“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璀璨光带。
这是松江面向长三角城市群中最具城市精神的公共文化设施。云间会堂文化艺术中心建筑屋顶呈起伏绵延之势,形似摊开的书本,室外营造“九峰三泖”“二陆读书台”“天马三高士”等人文意境。云间剧院、云间会堂艺术展厅,以及松江区文化馆、图书馆、文化资源配送中心都落户于此,将打造成为一处综合性的高品质文化地标,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彰显“人文松江”魅力。
(李成东)
责任编辑: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