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

首页
|
G60资讯
|
松江新闻
|
九城风采
|
政策服务
|
产业投资
|
招才纳贤
|
关于我们

上海松江:“四网融合”便利出行 “枢纽之城”未来可期

摘要:“四网融合”齐头并进,新城发力交通先行。回首十年,松江区大力推进“四网融合”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持续贯通路网,提升品质,增强群众幸福感。同时,作为新城发力的战略支撑,松江枢纽正加紧建设,面向长三角往来通达,带动南部区域功能提升,功能多元、开放融合的“城市客厅”“枢纽之城”正一步步落地。

中国发展网讯 “四网融合”齐头并进,新城发力交通先行。回首十年,松江区大力推进“四网融合”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持续贯通路网,提升品质,增强群众幸福感。同时,作为新城发力的战略支撑,松江枢纽正加紧建设,面向长三角往来通达,带动南部区域功能提升,功能多元、开放融合的“城市客厅”“枢纽之城”正一步步落地。

10月10日上午10时,新松江人齐玉杰与松江区交通委交运科科长屠婵燕一起走进《非凡十年·松江变迁——我的家乡变了样》可视化访谈直播间,畅谈十年来松江如何从“行”字落笔、蝶变升级,共话日常出行的巨变。

“四网融合”是指松江着力构建一个包含国家高铁网、上海轨道交通网、松江有轨电车网和地面交通网4个交通网络且有机融合在一起的综合交通体系。“四网融合”通过交通成网,引导更多市民搭乘公交出行,破解交通出行难题;不同交通方式贯通融合,让市民们出行更加便利。十年来,有轨电车T1、T2线投入运营;松江枢纽已开工建设;沪苏湖铁路开工;轨交12号线西延伸进入施工前期最后阶段;辰塔路等区区对接道路、G60松江东等高速立交匝道建成……作为负责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以及航道码头管理的交运科负责人,屠婵燕正是亲历其中的建设者。

“让群众的出行体验越来越好,出行满意度越来越高,是我们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屠婵燕说,“十年来,得益于交通工程建设的良好基础,我们着力从优化公交网络并深化镇域公交改革,建设运营中运量有轨电车两方面突破创新,使得区域内公共交通网络实现贯通融合,居民出行便利度大大提升。”2014年以来,松江区交通委通过镇域公交整合改革,理顺管理机制、完善线路布局,通过“三步走”策略逐步实现镇域公交的小网与大公交的整体融合。与此同时,总里程达31.24公里的松江现代有轨电车T1、T2示范线工程分三阶段建成,并于2019年底全线贯通运营。截至今年8月底,黄澄澄的“蚕宝宝”共开行363860次,安全行驶1284天,运行总里程713.43万公里,累计客流达2644.42万人次,日均客流20595人次,有力承载起松江市民出行的需求。

“公共交通和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围绕‘公交优先’战略,我们下足了功夫。”屠婵燕介绍,目前松江共有公交线路127条,车辆854辆;中运量有轨线路2条,车辆30辆;公交枢纽站34个,公交日均客运量34.9万人次(含过境客流);城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95%。对此,外出主要依赖公交出行的齐玉杰深有感触。“我记得我们刚来到松江的时候,部分公交站台就是一根杆加一块牌子,也没有雨篷等设施。”齐玉杰回忆道,“在松江生活这么多年,到处日新月异,发展得特别快!”

如今的松江,道路宽阔,绿树成荫,公交车站建到了家门口,雨篷和到站时刻表齐备,还专门设置了夜间公交服务。“我们有时候回来晚了,也不愁没车坐了!”齐玉杰兴奋地说。在她看来,近年来松江公交最大的变化就是许多公交车都换成了新能源车。“原来只有3路、24路是电车,现在17路、20路、19路、13路、12路都换成了电车,节能低碳,更加环保。”与此同时,还有美丽的“蚕宝宝”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既缓解了交通,又方便了群众,感觉城市越来越美好。”齐玉杰的感慨也反映出松江在公共交通效率和出行方式选择多样化方面的巨大提升。“未来,我们还将重点推进骨干线网的重构,形成‘六横五纵’客运走廊,构建‘中运量+骨干线+接驳线’的多层次服务网络,进一步提升公共交通网络融合度和运行效率。”屠婵燕分享了未来松江公共交通持续优化的蓝图,“我们还将围绕产城融合、智慧便民等目标优化提升公交线网,着力打造智慧交通、绿色交通,让市民享受更多出行的便利”。

值得期待的是,作为“四网融合”体系的核心,松江枢纽正加快建设步伐。计划在2024年与沪苏湖铁路同步建成的松江枢纽将通达80%以上长三角主要城市,预计年客流量超2100万人次,在进一步便利市民出行之余,还将有效带动、激活和提升松江新城南部区域功能。“高架连廊系统串联公园绿地、广场、屋顶花园、滨水绿带,丰富而优质的配套环境建设也融入‘站城融合’概念,届时,市民将拥有一个多元融合的城市新‘客厅’。”直播中,持续跟进报道松江枢纽建设的记者符静现场连线,为大家带来了松江枢纽核心区建设的最新进展情况。(李爽)

责任编辑: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