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

首页
|
G60资讯
|
松江新闻
|
九城风采
|
政策服务
|
产业投资
|
招才纳贤
|
关于我们

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努力打造独特“松江样本”

摘要:针对上海都市圈户均耕地少、工农业行业收入差距大、农业经营的成本不断抬高等导致的土地撂荒现象,通过党建引领,多年精心培育,探索出种养结合、机农结合的“松江模式”,解决了谁来种地、如何产粮等问题。截至2021年末,松江区家庭农场有844户,总经营面积13.4万亩。

中国发展网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党的中心任务,要求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新形态,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些基于中国国情的特色表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实现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因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乡村振兴工作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环节,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的总判断。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的总方针。报告还用380字布局了10项重点任务,要求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五个新城”是上海在“十四五”期间对于未来发展建设的重要举措,新城是上海大都市圈空间结构逐步演变的内在结果。在历史长河当中,松江因其地理位置,拥有广阔的农村腹地,农业、农村、农民占有相当比重。进入新时代以来,特别是在“中等城市”新定位下,松江在乡村振兴方面积极探索,与党的二十大对乡村振兴工作的新布局不谋而合,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出现了以泖港镇黄桥村为代表的先进集体。

粮食安全生产。松江区各级党组织齐心协力,针对上海都市圈户均耕地少、工农业行业收入差距大、农业经营的成本不断抬高等导致的土地撂荒现象,通过党建引领,多年精心培育,探索出种养结合、机农结合的“松江模式”,解决了谁来种地、如何产粮等问题。截至2021年末,松江区家庭农场有844户,总经营面积13.4万亩。

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民集中居住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切实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小昆山镇成功创建“全国土地集约节约示范点”,圆满完成全国小城镇改革试点任务。释放出了宝贵的连片农田,也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新空间。小昆山镇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高标准万亩粮田,绿水良田相接,河网交错、阡陌纵横。春赏百花,夏观白鹭,秋闻稻香,远远望去,“九峰十二山”与田野相映。良好的生产环境、生态环境为松江发展全域旅游,打造3A级景区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松江的美丽乡村建设,实行全过程民主,充分尊重农民意见,通过示范村带动,稳步推进该项工作。试点两种模式,一是整体平移模式,二是保留村落治理模式。整体平移试点的黄桥村重点探索农村宅基地改革、农民集中居住,打造产业融合。叶榭镇井凌桥村则探索保留村落治理模式,重点实施建筑风貌改造美化、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景观节点设计添景添趣、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综合来看,两种模式均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农业数字化升级。目前,松江家庭农场有实力采用更多的物联网技术。新浜镇土是宝农业专业合作社技术团队通过数字测绘仪器,抓取农田空间数据,同时利用遥感卫星接收基站,为实现无人驾驶等智慧农业场景打下基础。自2018年起,已有来自全市的160余名农民在土是宝农业植保无人机培训班接受培训。目前,土是宝正在探索将GIS技术应用到水稻作业场景中,通过农民“指挥”无人机,推动生产的无人化、精细化,让农民从“会”种地走向“慧”种地。实现农业“靠天吃饭”到可控生产,也为植物工厂建设积累技术。

基层民主实践。作为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唯一设立在村级基层组织的立法联系点,黄桥村基层立法联系点先后就多部法规草案展开立法征询,通过广泛调研和意见征询,搭建起基层立法的“民意直通车”,生动践行着全过程人民民主。在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市促进家庭农场发展条例》立法过程中,来自该联系点的4条意见建议被采纳。联系点充分发挥基层优势,吸纳群众对法律法规的意见建议。小小的基层立法联系点,背后折射着“全过程民主”开门立法、广纳民意的大气象。

乡村功能拓展。2017年2月5日,建设“田园综合体”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要求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建设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的田园综合体,是通过旅游助力农业发展、促进三产融合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松江现有田园综合体的多个雏形:“八十八亩田”弘扬农耕文化,“幸福老人村”解决农村老人养老问题。如果能加上夏粮种植结构的配合,在春季形成千亩花海,将会吸引大批游客,实现乡村综合发展,化生态为效益。

本土人才培养。松江区委高度重视家庭农场工作,在区级层面成立农联社党总支。建立镇级的家庭农场党支部,挑选家庭农场中的优秀党员作为带头人,创新生产经营模式,带动农户一起发展。泖港镇家庭农场党支部在腰泾村建立大米文化展示馆和白鹭诗社,用诗和远方吸引游客,使其近距离接触大米生产过程,升级卖稻谷为卖大米。在松江家庭农场模式探索实践中,以全国十佳农民李春风为代表的职业化的家庭农场主涌现,成长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有生力量。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壮大。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完善乡村治理的有效手段,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其前提是厘清集体经济产权权属。2009年,松江区从新桥镇开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确权改革,成立了上海第一家镇级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截至2021年底,全区农村集体总资产已达694.5亿元,比改革时增加了111.6%。2021年6月,上海市委组织部推出的首家新时代上海党建引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创新实践基地落户黄桥村。实践基地展示上海党建引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整体情况、典型案例及成效经验,是对松江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的高度肯定。近期,《松江区关于进一步促进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拟组建区级平台公司。

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松江通过建设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为乡村振兴源源不断提供了技术、人才、资金等支持,“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一定能顺利完成,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一定能率先实现。

(作者:松江区委党校讲师陈学伟)

责任编辑: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