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松江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迈入“4.0时代”
摘要:近年来,面对每年新增8000余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挑战,松江区不断探索推进义务教育公平优质均衡发展,围绕“学区化集团化办学”,从最初的学校发展共同体起步,经历了组建教育集团、紧密型集团,再到如今以示范性高中为引领的基础教育集团4.0版本,初步形成了“横向融合,纵向贯通”的发展格局。
中国发展网讯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近年来,面对每年新增8000余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挑战,松江区不断探索推进义务教育公平优质均衡发展,围绕“学区化集团化办学”,从最初的学校发展共同体起步,经历了组建教育集团、紧密型集团,再到如今以示范性高中为引领的基础教育集团4.0版本,初步形成了“横向融合,纵向贯通”的发展格局。
做实做强教育科研 引领区域教育发展
教育科研是教育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针对区域义务教育不均衡、差距大趋向,早年,松江便在所有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开展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区域探索与实践”研究项目。松江区教育局副局长朱永介绍,探索过程中,松江始终对区域教育所面临的时代性、阶段性问题与挑战保持清醒认识,因地制宜地制定了各类政策。
回望探索之路,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而坚定。2010年10月,松江区开启了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第一轮建设工作;2014年,市级课题《基于实践共同体的区域课堂教学效能整体提升的行动研究》着眼提升课堂教学效能,探索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之路;2015年,《基于实践共同体的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研究》立项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相关研究成果汇集成《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研究丛书》一套8本,松江实践经验在国家教育部网站、国家教育督导、上海教育博览会、《上海教育》等平台宣传推广,在长三角地区形成广泛影响;2020年,市级课题《学区化集团化背景下U-D-S深度合作的实践研究》立项,助力推进松江区环大学城基础教育新高地建设。
此外,各所学校始终践行“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理念,以研究推进项目,既提升了学校办学质量,促进学校品牌建设,又全方位实现了教师专业发展,开创了多赢的良好局面。
朱永表示,面向未来,教育科研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教育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服务于教育综合改革,引领区域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实现松江教育“更高质量的公平、更加多样的优质、更具包容的开放”。
壮大学校发展联盟 均衡优质资源配置
依托集团化办学,以多法人联合制教育集团、单一法人制紧密型教育集团等形式,辐射优质学校教育资源,实现区域整体提升,即通过“内联”方式求突破,成为松江教育破解“城镇挤”“乡村弱”、城乡发展不均衡问题的第一个抓手。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及小昆山学校组成的东华附校教育集团是发挥名校带动、引领、辐射作用,让更多学生公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典型。
经过4年的探索和实践,今年9月,东华大学附属实验教育集团成员校小昆山学校正式更名为“东华附校小昆山分校”。在东华附校校长周卫斌看来,先破而后立是集团化办学的必经之路。早在2018年组建之初,东华附校教育集团便出台了《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教育集团章程》和《东华大学附属实验教育集团发展规划》,建立了资源共享、课程共建、师资共育、动态管理四项运行机制,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学生发展中心、课程建设中心三个中心。这些年,理顺运行机制、盘活师资队伍、构建求同存异的校园课程和文化都在稳步推进。
“二陆文化”是小昆山镇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教育资源。如今,在东华附校小昆山分校,以“生命教育”为核心、小学部侧重“生活”教育、中学部侧重“生涯”教育的“三生课程”开展得有声有色。“‘三生课程’是借鉴东华附校‘经纬课程’体系建设的经验,结合本校‘二陆文化’的特点,充分挖掘育人资源、丰富育人载体架构而成。”东华附校小昆山分校党支部书记兼常务副校长杨柳说,两个课程体系各有特色又有相通之处,为学生成长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广阔舞台。
紧密型集团化办学加强了成员校之间的互动和联系,已然形成了同频共振的发展格局。更值得期待的是,去年年底起,华二松江、松江二中、上外云间中学、松江一中四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引领的基础教育集团相继成立,为提升区域基础教育水平注入了新力量。
用好用活大学资源 构筑新城教育高地
利用松江区大学城等外部资源,充分挖掘高等教育优势资源,探索中小学优质办学新思路,打造一批人民满意的新优质学校,即以“外引”为工作思路,打开区域教育公平优质均衡发展的新实践探索之路。这是松江亮出的第二个有力抓手。
在与上海外国语大学仅一河之隔的上外松外校园内,英语科技节、劳动学科节、自然学科节、数学挑战赛等缤纷校园活动点亮了学生成长之路,其中,不少活动都融入了外语特色元素。
作为上海外国语大学与松江区人民政府合作办学的松江地区第一所“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上外松外在用好用活大学资源上做足了文章。上外松外校长左洋洋介绍,以外语见长、以外语为媒的浸润式教育贯穿小学初中,形成了“基础课程+拓展课程+探究课程”的“Live中国心•世界路”课程图谱。其中,基础课程在《牛津英语》外,又补充了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外语特色课程资源;拓展课程结合学生兴趣、特长与能力,开设爱听、爱说、爱读、爱写、爱演、爱译、第二外语等英语语言文学学习课程;探究课程涵盖跨文化交际、英文小记者、上外语言博物馆青少年课程、 “行走上外”研学课程等,由大学专家和优秀研究生授课。
近年来,借力大学优质资源,从课程建设到学生发展,从教师成长到办学质量,带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成为松江教育的一大亮眼名片。如今,由上外松外、东华附校、华政附校、上经贸大附校等19所大学附校构筑的环大学城松江新城教育新高地已初现雏形,并不断形成集群效应。(王梅)
责任编辑: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