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松江:全力做好农业农村现代化大文章
——代表委员热议乡村振兴
摘要:乡村振兴是松江必须做好的一篇大文章。今年的松江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推动农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更好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松江区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聚焦“都市现代农业”“乡村建设”“促农增收”等热词展开了热烈讨论。
松江区人大代表在会场聆听报告并做记录。姜辉辉 摄
中国发展网讯 乡村振兴是松江必须做好的一篇大文章。今年的松江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推动农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更好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松江区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聚焦“都市现代农业”“乡村建设”“促农增收”等热词展开了热烈讨论。
放大区域优势特色 做优都市现代农业
“近年来,松江推进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多项农业指标走在全国、全市前列,新的一年,松江需要持续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勇于为现代化大都市城乡融合发展探路。”周留昌委员建议,松江要立足原生态,发展新业态,为城市居民提供高品质的农业产品,建设高质量绿色现代农业;持续释放钱、地、人三要素的活力,强化各类要素集聚,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聚焦居住环境、产业发展等方面,建立城乡协同发展机制,推动城乡发展双轮驱动;建立健全政策体系,推动乡村在人才、土地、资金、产业、信息等要素的汇聚和良性循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报告擘画的乡村振兴发展前景令人备受鼓舞,催人奋进。”杜劲松代表认为,泖港作为农业大镇,需要紧紧围绕“浦南绿色发展实践区”定位,不断深化党建引领,继续加快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持续优化农民人居条件,创新探索新型农村社区的治理模式,同时加快漕河泾黄桥科技园建设,着力推动产村融合发展,有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从而真正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在研读报告后,祝华伟委员建议,松江要进一步放大区域特色,通过加快推进松江花卉产业升级,更好深化“松江大米”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建设等,做优做强松江优势农业产业;要继续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扩大松江优势农产品的深加工和文创设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深入挖掘松江农业旅游资源,打造松江农旅品牌。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打造宜居美丽乡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在城乡基础设施的协调性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上铆足劲、做足功,代表委员们就如何用好乡村建设空间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报告对农民住房改善、天然气接装、浦南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提升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充分呼应了浦南群众的呼声,振奋人心。”季明代表认为,浦南四镇老百姓对天然气全覆盖需求很迫切,需要相关部门尽快排出时间表、绘制“施工图”,抢先抓早,尽早实现目标。农村人居环境事关群众宜居指数,要加强规划引领、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及建设标准。近年来,叶榭不断打造乡村文旅新品牌,希望将叶榭全域旅游纳入松江全域旅游发展规划,让乡村更美丽。
“浦南地区作为乡村振兴主战场,农业农村发展成果丰硕。近年来,石湖荡全力夯实农业生产的‘基本盘’,不断提升乡村文旅的‘附加值’,切实强化美丽家园的‘硬支撑’,集中居住、进镇上楼让农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人居环境优化、农村公路提档升级让农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提升,农业品牌建设、文旅融合发展让农业的发展得到了壮大。”黄颖委员建议,石湖荡要从党建引领、文旅融合、环境提升三个维度持续发力,推动把党组织建在农业产业链上,以“浦江之首”文化塑旅,打造一批特色精品村庄和民宿,提升城镇管理和乡村治理水平,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
陶力峰代表认为,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松江稳步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和公共基础设施提升、乡村旅游产业开发等实事项目,农业农村发展逐步激发出新活力,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持续提升。希望下一步继续加大乡村振兴方面政策倾斜力度,推进中心城区各类资源向农村地区延伸覆盖,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全面振兴美好愿景提供强而有力的支撑。
培育乡村发展动能 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广大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要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代表委员们就如何培育乡村发展动能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农业数字化建设是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抓手。”卜春芳委员建议,新浜作为浦南农业镇,要加强科技创新人才政策向农村倾斜,鼓励创建乡村人才培训基地,统筹利用现有涉农政策、科技政策和项目资金渠道,建立多元的资金投入机制,健全协同推进机制,形成上下联动、政企协作、多方参与的工作格局,构建农产品联合销售模式,全方位推进智慧水利、智慧农业、智慧物流等建设,筑牢数字乡村的发展基础,真正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顾华丽代表认为,人才是推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动力,要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围绕进城务工人员、退伍军人、大学生等重点群体,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农业农村建设;要善于发现和挖掘本地“土专家”“田秀才”,把能人、巧匠聚起来;要搭建教育培训平台,培养更多实用人才。同时,要着眼未来,用事业、服务、感情留住人,激励更多乡村人才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事关全区农民的切身利益,也是让农村资源要素活起来的‘牛鼻子’。”胡云委员认为,要以适合农旅、文旅项目发展的“点状供地”方式,把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推向市场;松江区相关部门要合理设定全区年度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任务指标,科学制定各涉农镇落地项目、用地数量的操作办法。通过盘活土地要素,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和乡村产业,进而推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韩海峰)
责任编辑: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