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

首页
|
G60资讯
|
松江新闻
|
九城风采
|
政策服务
|
产业投资
|
招才纳贤
|
关于我们

松江逆势突破,释放新动能,凸显新魅力

秉持新发展理念不动摇,把所有精力都用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上

摘要:2022年,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的考验,松江区经济发展走出“V形”反转,各项工作取得来之不易的成果,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显示度、影响力、竞争力不断提升,全区科创动能充分激发,经济在逆境中凸显高质量发展成色,规上工业产值、进出口总额均为全市第二,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数更逆势跃居全市第一。

■2022年,松江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上升到66.3%。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5%

松江区的上海凯虹科技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成电路重点企业,在集成电路封测领域,它的销售位居全市前列。车间内,一台台全自动测试机高效运转,显示出这家公司的澎湃活力。据透露,2022年,凯虹仅用三个季度就实现产值超2021年,副总经理朱建宇说,公司的运营状况非常好,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火爆,带来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凯虹科技的红火,折射出松江区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坚决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推动科创资源集聚、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式增长的新业绩。素来以“上海之根”、人文底蕴厚重闻名的松江,事实上已在众多新产业、新赛道上打造自己的爆点,以风驰电掣的速度在竞争中跻身前列。根据刚刚在今年松江区“两会”上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的考验,松江区经济发展走出“V形”反转,各项工作取得来之不易的成果,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显示度、影响力、竞争力不断提升,全区科创动能充分激发,经济在逆境中凸显高质量发展成色,规上工业产值、进出口总额均为全市第二,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数更逆势跃居全市第一。

战略性做强实体经济,把握昨天、今天与明天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而很多人都认为,过去几年,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松江区可能是上海最重视实体经济、高端制造的区域。而经过这几年的洗礼,松江区当年的选择,的确极具战略眼光。

根据松江区政府工作报告,当前,松江区规上工业企业数达到1619家,为全市最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高达66.3%;去年,松江区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70亿元,保持全市第二;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2595家,同比增长12.5%,国家级、市级“专精特新”企业总数达653家,同样保持全市第二。

三大先导产业是国家赋予上海的重要使命,在这些领域,松江区早已快马加鞭,成为全市乃至长三角相关产业高地中极为重要的一极。去年,松江区三大产业产值增幅达到15%。其中的集成电路领域,超硅、豪威、新阳等产业链龙头不仅自己在松江生根,还带动上下游企业落地长成“雨林”,目前,松江区已在集成电路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材料、设备等环节形成全产业链布局。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松江区不仅拥有企业近3000家,包括复宏汉霖、昊海生科、新开源等龙头,而且新的重大原创成果不断涌现,全球首个利用合成生物学自主研发的1类新药同联可利霉素、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生物类似药汉利康等,都抬高了松江“药谷”的高度。在人工智能方面,松江区形成了头部企业引领的“产业雁阵”,在人工智能的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都有重量级企业压阵,在机器人本体制造和智能制造系统集成领域,则形成“松江优势”。

数字经济是松江区高端制造的一张王牌。全国首个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就落户松江,全区目前拥有工业互联网生态企业超过250家,赋能全国的30万家制造型企业,成为推动“中国智造”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新一代移动通信领域,松江区的创远信科作为全国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得者,凭借世界一流的技术和产业化能力,正带动培育5G产业高地建设。必须要提及的,还有松江区正在倾力打造的卫星互联网产业,目前已投资建设国内领先的卫星制造“灯塔工厂”,预计今年有望投产,最终可实现年产卫星300颗,并进一步在周边形成一个规模超200亿元的卫星互联网产业集群。

整体上,松江区正依托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制度和资源优势,打造“6+X”战略性新兴产业;此外,在若干代表产业发展方向的新赛道领域,松江也已布局落子,使得全区产业体系既能把握“今天”的机遇,又可期待“明天”的成功。

秉持新发展理念不动摇,敢闯、敢拼、敢创造

谈起松江区的发展,区委书记程向民常提起一句话:“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的确,这些年来,松江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最根本的前提就是坚定秉持新发展理念不动摇,以改革为斧,闯出、拼出、创造出一条路,使得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从基层实践一步步上升为国家战略重要平台,使得松江区一跃成为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高地。

为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松江区大刀阔斧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他们早早作出重要抉择,顶住压力将大量房地产用地转变为工业用地,使得土地要素供给向制造业大幅倾斜;几年来,松江区制造业贡献的税收已占据主导地位,从而摆脱了地区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同时,松江区积极引进重大项目,培育成长性企业,既做好增量的“加法”,淘汰落后产能的“减法”,也通过强化科创驱动放大创新的“乘数效应”,并以高效能治理做“除法”,为企业发展减负。这一套“加减乘除”,为松江区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赢得了先机。

作为策源地的松江区,其对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谋划更是充分释放了各类要素资源的潜力与价值。根据城市群发展等内在规律,顺应国际上借助高速公路打造经济带的经验,松江区率先识别高速和高铁在本地交汇的机遇,面向长三角腹地打开视野、打开心胸,借助G60科创走廊勾勒出日后让世界惊叹的“V”字形开放经济版图。短短几年,松江区和G60科创走廊沿线城市一道,借助“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的组合拳,打破行政区划藩篱,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高效配置。在此过程中,松江区也一步步成为创新环境最优、制度性交易成本最低之地,一批产业链头部企业和科创龙头自然选择以这里作为自己干事创业的重要支点。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建设,在松江区不断激发出“三个效应”,也就是以“涡轮增压效应”充分释放创新要素的价值;以科创“蝶变效应”加快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以高铁时代“同城效应”,大幅加速产业、人才、资金等的流动,奋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走廊和我国重要创新策源地。

不久前,权威第三方机构针对《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的中期报告显示,目前,该科创走廊的综合发展水平已走到全国城市群前列。九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目前已占到全国的1/15,高新技术企业数占全国比重从1/12提高到1/10,科创板发行上市企业占全国的1/5,全社会研发(R&D)投入强度达到3.55%,其中松江区2022年更是跃升至5.38%的高位。可以说,松江区和整个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通过自己的努力,挑起大梁,成为经济运行发动机和科技创新策源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凸显发展吸引力、感召力

松江区是发展的热土,众多经济与科创领域的成就撑起了它的硬实力,同时,它有底蕴、有温度、有追求,这种气质构成了它个性鲜明的软实力。区领导多次强调,松江区要把所有精力都用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上。正是这样的价值追求,使发展更有感召力,使城区更有吸引力。

松江区一直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决兑现对人民的承诺,同步推动产城融合协调发展。去年底,松江人民迫切期盼的轨交12号线西延伸工程、沪松快速路工程等正式启动,将与G60高速、轨交9号线等一道,构成对接主城区、联通长三角的交通大动脉。这既可以进一步强化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在产业、人才、政策、成本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更能方便沿线无数居民的日常通勤。值得一提的是,12号线西延伸段项目自去年6月24日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到12月16日开工建设,用时不到6个月,这一速度在全国轨道交通建设史上几乎是绝无仅有。这背后,体现了松江区上下唯实唯干、拼搏奋进,敢于挑战不可能的精神。自从12号线西延伸项目调整进入《上海市综合交通发展“十四五”规划》,尤其是上海市轨交第三期建设规划调整顺利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后,松江区就迅速成立相关领导小组和专班,举全区之力,以营商环境改革的创新做法,扎实推进相关工作。可以说,所谓“时时放心不下”,对松江而言,就是通过这样一种既富有创造力、又深怀使命感的工作方式来呈现的。

不仅是交通,松江区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把推动公共服务的提质升级作为重点。从加快华二、上师大等优质教育资源落地,补齐相关短板,到引入上海交大医学院松江研究院、曙光医院松江分院、扩建市一医院南院等健康领域重大民生工程;从积极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2022年完成1.4万余套),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创建位居全市前列;从全面夯实生态绿色基地,推高森林覆盖率超过19%、高居全市第二,到厚植人文松江底蕴,高水平建设上海科技影都、云间会堂文化艺术中心等地标……通过一桩桩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项目和重大工程,人民城市重要理念逐渐渗透到城市各个角落,也渗透到所有人心中。值得一提的是,松江区目前已归集的人才公寓数量达到1.7万套,不仅数量位居全市前列,而且主要分布在产业集聚、交通便捷、生活便利的区域,真正让人才能在乐业之前实现安居。

以最大的责任感和执行力落实以人为本,自然也会得到人民最积极的回应。统计显示,近两年,在上海落户的应届硕士毕业生中,选择松江的比例相当高;而在2022年,松江区办理留学生落户人数的同比增速,更是高达442%。“来来来,到G60来;去去去,到G60去。”这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的愿景,而目前,它已经在海内外广为流传。(张懿)

责任编辑: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