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

首页
|
G60资讯
|
松江新闻
|
九城风采
|
政策服务
|
产业投资
|
招才纳贤
|
关于我们

松江叶榭镇村成功创建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

摘要:新年伊始,上海市松江区叶榭镇收到了一个期盼已久的好消息——经过为期一年的建设,井凌桥村顺利通过考评验收,成功创建上海市第四批乡村振兴示范村。这是继两年前东石(兴达)村被列入第三批示范村后,叶榭镇再次获得该项殊荣。

中国发展网讯 新年伊始,上海市松江区叶榭镇收到了一个期盼已久的好消息——经过为期一年的建设,井凌桥村顺利通过考评验收,成功创建上海市第四批乡村振兴示范村。这是继两年前东石(兴达)村被列入第三批示范村后,叶榭镇再次获得该项殊荣。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这几年,叶榭镇这一浦南小镇不断探索乡村振兴新实践,乡村经济、生态美学价值得以充分彰显,为松江走出一条现代化大都市城乡融合发展道路提供了优秀范本。“未来,我们要继续积极推动乡村转型升级,从产业发展、人居环境、乡村治理等方面着手,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叶榭镇镇长火光表示。

挖掘特色,传统产业融合创新图片

从G15高速公路出口沿叶新公路一路向西进入井凌桥村,成片的玻璃花房映入眼帘,这里是松江最大的花卉种植基地——浦南花卉基地。

对井凌桥村而言,花卉种植已经成为特色名片。依托浦南丰富适宜的水土条件,花卉基地得以不断发展,百余家经营者入驻其中,上千种花卉齐聚,年产值成倍增长。从2020年开始,基地启动升级改造,将建成上海(松江)长三角花卉科创产业园,预计年产值约50亿元。

花卉产业的发展助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当地农民纷纷转入花卉经营行业,在传统种植的基础上融入了花卉电商、花食餐饮、花艺设计等。花卉产业的深度开发还为本地农民创造出近千个就业岗位,更多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种养结合让家庭农场生产模式持续深化;一家家民宿有序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初见雏形;“松江大米”“叶榭软糕”等品牌建设让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如今,像花卉一样不断创新的产业在叶榭镇越来越多,产业融合发展大大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让村民实实在在尝到乡村振兴实践带来的甜头。

优化环境,乡村升级焕发新颜

青瓦白墙,草木掩映……前不久,井凌桥村内的一处荒废校舍变身成为具有复合功能的建筑,吸引了不少目光。走进村内,处处都是这样的江南水乡唯美画卷。

“现在我家孩子回到农村总是会说,感觉一点都不比城里差。”谈起村里的大变样,村民封欢明的脸上难掩骄傲。村里各项硬件设备提档升级,道路配备了夜景灯光,花卉布满主路两侧,水体得到治理,智能安防设施、道路指示牌实现村级全覆盖,公共服务站点、文化活动中心、医务室、运动场地等一应俱全。

改善村域环境,合理规划布局,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叶榭镇不断书写生态宜居新篇章。东石(兴达)村率先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平移工作。“以前的老房子一旦遇到极端天气,就要搬出去避险。”村民吴火荣告诉记者,“如今,不仅居住环境好了,基础配套也有了提升。”从2020年开始,井凌桥村也启动了村民跨村平移、进镇上楼等工作。

积极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的同时,叶榭镇也进一步实现了土地集中集约利用。“结合地方特色,保留农村风貌,在创建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过程中,叶榭镇也一并出台了相关补贴方案,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也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火光表示。

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更显效能

坚持党建引领,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无论是井凌桥村还是东石(兴达)村,村庄管理规范化、农业产业化、公共服务配套化和组织建设项目化等,皆体现了党建引领下村民自治共治的合力。

以东石(兴达)村为例,村党总支以网格为单位,组建了红叶党员志愿者队伍、巾帼志愿者队伍、环境卫生志愿者队伍和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等,认岗位、践承诺,引导党员志愿参与到镇党委政府各项重点工作,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和带头表率作用。同时,建立党员微信群、网格微信群等,实现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良性互动,更好地察民意、体民情、听民声。

火光表示,未来,叶榭镇还将以智慧管理的方式,进一步提升村民自治能力,通过科技化手段,开发智慧村庄管理软件,实现乡村治理积分制管理,最终形成村委会为主导、村民为主体,多方参与、良性互动的自治共治格局。“从多方面着手,多点开花,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管理范本,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火光说道。(张立)

责任编辑: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