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

首页
|
G60资讯
|
松江新闻
|
九城风采
|
政策服务
|
产业投资
|
招才纳贤
|
关于我们

特色产业花开遍地 乡村振兴硕果累累

——167个松江区东西部协作产业帮扶项目在云南勐海“落地生根”

摘要:自2017年上海市松江区和云南省勐海县开展东西部协作以来,一个个产业帮扶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在勐海县大地“落地生根”,开出致富花,结出致富果,“松江元素”为当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中国发展网讯 食用菌创业帮扶项目、西双版纳“雨林露耳”黑木耳种植示范基地……自2017年上海市松江区和云南省勐海县开展东西部协作以来,一个个产业帮扶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在勐海县大地“落地生根”,开出致富花,结出致富果,“松江元素”为当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小小菌菇撑起“致富伞”

初冬时节,勐海县勐海镇勐翁村的食用菌大棚里热闹非凡。一个个撑着“小伞”的菌子冲破菌床,破土而出。村民岩坎扁正忙着采、收、加工去年最后一批成熟的菌菇。丰收的喜悦为一年的忙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正是松江区东西部协作产业帮扶项目之一——食用菌创业帮扶项目结出的硕果。从空中俯瞰,一个个菌菇大棚错落分布于勐翁村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算了算一年的总收入,岩坎扁笑得合不拢嘴:“我搭了三个棚,平均每个棚能产7吨多菌子,三个棚加起来纯收入有10多万元!”

“现在合作模式已经较为成熟,就是‘基金+公司+农户’。”西双版纳勐海三垛菌业责任有限公司法人何招根介绍,公司负责援建大棚,并在菌菇回收、烘干、销售等各个环节提供技术指导;农户负责出工;援建经费由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提供。

为积极响应松江区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号召,早在2020年12月,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松江区代表处、上海市松江区民营经济协会便共同设立“益行创业帮扶基金”,整合爱心企业、公益组织等资源,通过“一次援建、创收还本、循环资助”的方式,帮助农户从巩固脱贫成果走向创业致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食用菌产业具有“短、平、快”且循环、生态的独特优势,加之创业帮扶项目独有的运作模式,使得食用菌栽培迅速成为农户致富的优选项目。据悉,自2021年以来,该项目累计发动援建单位23家,援建大棚48座,实施两轮资助120余万元,覆盖勐海县勐混镇、勐海镇脱贫户家庭42户200余人。目前,勐海县已建成集“种、育、销”于一体的食用菌产业链,一朵朵小菌菇圆了群众的“致富梦”,撑起了乡村振兴的“致富伞”。

朵朵木耳开出“幸福花”

在勐宋乡曼迈村,去年的晚稻早已收割完毕,本该寂静的田地却格外热闹。来自曼景村的村民杨伟云正有条不紊地帮忙整理木耳菌棒,十天后,第一批木耳就会陆续钻出菌棒。

“我们不用投入一分钱,只要出劳动力,还能跟着公司学种植技术,多好啊!”杨伟云说道,“如果今年效益好的话,明年我们就回自己村里种,还可以带动村里人一起种植。”说到这里,杨伟云的眼里流露出期待。

去年,上海市消费帮扶生活馆(森鲜馆)与勐海县千农百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战略合作,成立西双版纳“雨林露耳”黑木耳种植示范基地,通过援助黑木耳菌包自动化生产线设备,帮助脱贫农户解决前期投入问题,通过开展菌包种植技术指导、产品回收销售服务等方式,从根源上打消农户顾虑,组织规模化种植。

为了更好推动黑木耳种植示范基地全产业链发展,基地投资新建黑木耳加工厂,工厂内原料堆放车间、生产加工车间、包装车间、成品车间等一应俱全。

千农百社公司技术员廖鸿伟告诉记者,加工厂房建成后,每年能加工200吨黑木耳,产值约为500万元,可以带动周边100户农户就业。今年预计能带动7个自然村、1000多户农户共同种植木耳,致富增收。

据了解,松江区与勐海县结对以来,两地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衔接”主线任务,聚焦勐海实际,持续开展产业帮扶。姬松茸、黑木耳等一个个真正让村民富起来的项目一一落地生根,开出致富之花,结出致富之果。截至去年底,勐海县沪滇产业帮扶项目共计167个,累计带动农户34408户、153083人次,惠及脱贫户10813户、40613人,助力勐海县进一步巩固拓展产业帮扶成果,有序推进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后,沪滇协作聚焦持续强化产业合作,把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和重点。”上海市援滇干部,西双版纳州委副秘书长、勐海县委常委、副县长费忠辉表示,下阶段,将从“版纳所需,松江所能”出发,发挥好援派干部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利用松江区人才、信息、金融、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与西双版纳州政策、区位、资源、生态、民族文化等方面的潜力相结合,助力西双版纳州培育一批龙头和“链主”企业,推动特色产业能级提升。(刘芮孜 胡瑞丽

责任编辑: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