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关键小事 提升幸福指数
——松江区绿化市容局创新垃圾清运模式
摘要:垃圾清运工作既是城市日常管理中的“关键小事”,也是事关城市治理能力的“民生大事”。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宋崇 记者邱爱荃报道 垃圾清运工作既是城市日常管理中的“关键小事”,也是事关城市治理能力的“民生大事”。聚焦市民普遍关切的清运时间不合理、噪声扰民、压缩箱体老化、“跑冒滴漏”等问题,松江区绿化市容局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三向发力”,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现场问诊等方式开展调研,研究行业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试点新模式,为新时代环卫高质量发展提供解决办法和前瞻性思考。
深入现场 摸清情况
“把情况摸清”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为深入了解掌握居民诉求,松江区绿化市容局调研组专门成立了“清运扰民治理专项工作小组”,对近两年566例作业扰民类诉求进行全面分析,并前往诉求较为集中的街镇蹲点,了解最真实的清运过程。
今年春节过后,调研组深入广富林街道开展调研活动,针对首创锦悦小区装修垃圾清运存在噪声及扬尘扰民等问题,调研组与作业单位、居委会及物业面对面交流,收集居民诉求,研讨解决办法。
7月中旬,永丰街道居民反映,每天早上8时,垃圾车在仓汇路北段清运垃圾时,造成道路交通拥堵。该处为维罗纳贵都及华亭荣园两个小区的主要出入口,附近还有一所幼儿园,垃圾清运时间正值上班上学高峰,每天清运时,都要造成交通拥堵半小时以上。调研组接到投诉后,立即会同清运公司到现场勘查,并迅速对清运时间作出相应调整,解决了困扰居民的难题。
“只有通过现场排摸,才能真正发现和找出工作中的差距和不足。”调研组成员介绍,区绿化市容局计划逐步调整垃圾清运模式,针对“跑冒滴漏”问题,拟将清运车辆拖挂的传统拉臂升级为压缩一体化的无泄漏拉臂箱,杜绝清运过程中的二次污染。
找准问题 对症下药
“把症结找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了解居民诉求后,调研组来到负责中心城区垃圾清运作业的净达公司,与工作人员多次座谈交流,终于找到扰民问题的症结所在。多年以来,虽然进小区清运垃圾的时间一般安排在早上6时以前,然而由于车辆作业线路安排不尽合理,导致到达个别小区时,正好与上班早高峰叠加,造成了小区道路及出入口拥堵现象的发生。
针对问题症结,调研组对接协调属地街镇、居委会、物业、环卫作业公司等单位部门,逐一制定对策。一方面,按需试点“延时清运”模式,自今年4月1日起,在方松、永丰、中山3个街道试行“四班三运转”制,进小区作业时间推迟至每日上午8时以后,作业车次从每日2车次变更为每日3车次,并专门规划8条干、湿垃圾清运作业线路。此外,重新划分作业点位,涉及3个街道共86个小区、25家单位,居民区覆盖率超30%。该模式试行一段时间以来,作业扰民、垃圾滞留、异味明显等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
另一方面,调研组因地制宜推广自压式一体箱生活垃圾新型清运模式,升级车辆配置,提升生活垃圾的收集清运能力,缓解装载机不能上路的设备压力,以改善零散分布、多点收集、噪声扰民、垃圾散落及臭味散发等问题。
“下一阶段,我们将进一步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聚焦环卫高质量发展瓶颈壁垒,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步紧跟一步行,准确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规律,研究透彻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把‘问题清单’变为‘成果清单’。”松江区绿化市容局党组书记、局长顾斌峰表示。
责任编辑: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