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校携手探索乡村“破圈出道”密码
——用青春智慧共建和美乡村,东华学子走进松江佘山镇
摘要:今年暑期,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学生社会实践团队依托区域化党建优势,走进松江佘山镇新宅村,开展设计赋能乡村振兴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以“东华大学赋能佘山镇乡村振兴项目清单”内容为推手,用“设计+”手段实施一体化推进,内容覆盖农业、文化、乡村治理等多领域问题。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刘芮孜 记者邱爱荃报道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今年暑期,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学生社会实践团队依托区域化党建优势,走进松江佘山镇新宅村,开展设计赋能乡村振兴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以“东华大学赋能佘山镇乡村振兴项目清单”内容为推手,用“设计+”手段实施一体化推进,内容覆盖农业、文化、乡村治理等多领域问题。
集结八方之力,共建和美乡村
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农民的深切期盼,是农村发展的宝贵财富,更是乡情乡愁的重要寄托。近年来,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佘山镇提出人居环境优化提升工作暨村庄全域清洁攻坚行动。
“村里有些农家宅前屋后还不够清洁有序,人居环境考核制度并未激活实际效能。”松江区2022级选调生、新宅村党总支书记助理杨旭表示。实践团走进村屯农家开展调查研究,与村民“拉家常”,了解村民所需所想,提出“扮靓新宅——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体系,在试点区域的宅基地门头挂牌,显示考核结果对应的奖励积分,村民可以凭借积分卡兑换奖品。通过亮分晒绩、表彰奖励,提高村民对宅前屋后环境改善的主动性,加快实现人居环境改善的目标。
新宅村很多宅基地年久失修,实践团先后就平移基地规划情况、口袋公园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健身设施陈旧、缺少夏季遮阳措施、场所老化严重等问题导致口袋公园在生活中利用率较低。通过与相关部门沟通交流,实践团提出“乡村‘边角料’微空间艺术嵌入概念设计”一揽子方案,建议引进跷跷板、秋千、凉亭等基本设施,并在口袋公园周边墙上增设主题墙绘,还为新宅村制作了一套乡村IP标识和一批墙绘画作。对于即将建成的新宅村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区域,实践团对内部空间进行了概念设计,“艺术美学”的嵌入契合了乡风文明的时代潮流,也满足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延续书画文化,传承“士衡”精神
坐落于新宅村的佘山士衡乡村书画苑建造于2019年,建造初衷是希望为村民搭建一个以书会友、以画寄情的空间,但由于缺乏应用载体和文化资源,书画室的实际利用率并不高,高质量的书画作品产出并没有形成品牌效应。
对此,团队成员广泛搜集资料,挖掘当地文化特色和发展优势,并结合自身设计专业优势,以“设计+书画”方式,将书画室原创作品制作成“锦绣佘山”“水墨新宅”“一城花开”等有主题、有特色的文创产品。“书画苑中的字画不应该仅仅是躺在书画苑桌上的作品,更应成为走进每家每户村民家中的日常生活用品。”实践团负责人钱程君在参观书画苑后说道。
在帮助文创载体“活起来”的同时,还要突出场景化应用,让物理空间“火起来”。对此,实践团提出“三嵌入三赋能”书画室活化利用行动计划:“三嵌入”即科学商店知识科普嵌入、学生志愿服务嵌入、学生毕设展览嵌入;“三赋能”即书画苑爱心辅导班赋能、积分兑换书画室文创赋能、设计产出应用赋能。目前,已成功对接信瑜果业专业合作社,设计了多款包装方案,其中“佘山桃”的logo就是由书画苑成员设计的。“散发‘艺术’香味、饱含‘特色’汁水、富含‘文化’营养,把青春活力‘甜’到消费者的心坎里。”实践团中负责包装设计的同学如此形容。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征途中,乡村既要面对“风雨袭来”的考验,也要探索“破圈出道”的密码。据悉,东华大学设计赋能乡村振兴工作平台将继续延伸村校合作触角,让具有乡村气息的绿色产业、文化产品走进大众视野,为加快和美乡村建设贡献东华青年力量,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贡献青春智慧。
责任编辑: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