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绿色发展底色 绘就生态惠民画卷
——佘山度假区累计修复林地约105亩,有效恢复林区生态和景观功能,建设人民群众向往的生态空间
摘要: 如何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九峰十二山”自然生态环境,建设人民群众向往的佘山生态空间?如何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王颖斐 记者邱爱荃报道 如何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九峰十二山”自然生态环境,建设人民群众向往的佘山生态空间?如何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今年以来,针对生态佘山建设中的关键课题,佘山度假区松江管委会党组多次前往实地开展了一系列调查研究,直奔问题去,寻求‘最优解’,要让绿色生态成为佘山度假区的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使生态佘山的建设迈上新的更高台阶。”佘山度假区松江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平益斌说。
探寻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
目前,佘山国家森林公园开放的景区包括东佘山园、西佘山园、天马山园和小昆山园,年接待游客一度接近300万人次,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景区内自然生态环境不可避免地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森林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一个个问题,在一次次调研、一次次交流中被发现。今年以来,佘山度假区松江管委会党组多次前往森林公园开放式园区开展调研,了解景区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通过调研发现,由于游客量的攀升,森林园区负荷逐年增大,旅游活动的干扰和游步道等设施的建设导致了野生动物迁徙、植物生长能力减弱、土壤裸露板结、水土流失加剧等问题。另一方面,佘山国家森林公园又是沪上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回归自然、休闲度假的自然山林空间。那么,如何寻找兼顾生态保护和人民心之所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通过一次次实地调研和科学论证,佘山度假区松江管委会党组渐渐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既为景区生态环境自然调节和修复创造出空间,又能继续响应人民群众对佘山地区高质量生态休闲空间的需求,我们初步制定了佘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封闭轮休方案。”平益斌说,该方案拟以西佘山园南坡沿线为试点,在维持其他区域继续向游客开放的同时,在试点区域先行进行封闭养护,开展土壤改良、植被修复、水土流失治理、景观提升、基础设施修缮、生态监测等项目,逐步减弱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生态系统中自然净化和自然调节的功能,提供休养生息的时间窗口。通过合理计划轮流对不同区域进行封闭养护,将在最大程度满足人民群众对佘山国家森林公园休闲度假需求的同时,提升林区生态环境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让绿色成为金字招牌的底色
“我们不仅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更要善于找到推动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道路。”平益斌说,绿色是发展的底色,绿水青山就是佘山度假区高质量发展的底气。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等原因,“九峰十二山”林区内一度存有大量的散埋乱葬墓穴,不仅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也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和生态功能,不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佘山度假区协同佘山镇、小昆山镇共同推进落实了佘山地区林区墓穴整治项目,有力推动了这一历史难题的解决。而在完成高达9263穴墓穴的整治工作后,如何科学修复林区中留下的点点“伤痕”,使其还原绿色底色,并有机、和谐地融入周边林区,共同形成高质量的生态环境,是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难题的最后一环,容不得半点马虎。
今年上半年,佘山度假区松江管委会党组前往各林区开展了实地调研,逐一对各山头的地形地貌、土壤条件、原有代表性植物、景区游步道设施情况等进行了细致调查和分析。“我们充分考虑了林区郁闭度和森林公园的景观需求,考虑了封闭式林区和开放式公园的不同特点,把情况摸清,制定科学的生态修复方案,力求难题的‘最优解’。”平益斌表示,通过前期的细致调研和科学筹划,累计修复林地面积约105亩,种植浙江楠、大叶女贞等乔木1900株,种植毛鹃等小灌木6000余株,有效恢复了林区生态和景观功能,使得佘山地区林区面貌焕然一新,让绿色成为佘山度假区金字招牌的底色。
通过近期一系列调研工作的开展和取得的实际成效,佘山度假区松江管委会党组深刻体会到调查研究是开展工作的“基本功”,更是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的“金钥匙”。“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深入‘九峰十二山’各林区,开展实地调研,走‘近’山林,更走‘进’山林,切实推进佘山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的进步。”平益斌说。
责任编辑: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