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花功夫”激发老城新活力
——松江区永丰街道持续推进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蝶变升级
摘要:松江有仓城,盈盈一水间。仓城是松江古城文化的“活化石”,是曾经松江府的漕运重地和市井中心,它见证着千年松江工商文明的发展。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桂可欣 记者邱爱荃报道 松江有仓城,盈盈一水间。仓城是松江古城文化的“活化石”,是曾经松江府的漕运重地和市井中心,它见证着千年松江工商文明的发展。
穿梭百年,眼下的仓城又如何使其在成为“乡愁情怀”之地的同时,更加符合现代化城市肌理?近年来,永丰街道持续聚焦仓城改造,努力让具有漕运文化、水乡文化、民俗文化特色的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照进现实。
连点成片,挖掘老城区域亮点
老城改造非一日之功。2012年,松江区、永丰街道两级政府深入开展对仓城历史风貌区的整体保护和利用工作。同年,永丰街道成立上海仓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大力推进动迁解困安置、文物建筑修缮、项目引入、文化宣传等工作。
随着老城改造工作的不断推进和风貌区内部古建筑的修缮完成,仓城一改往日分散式、零星式的初阶改造模式,拥有了系统性、区域性的开发基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仓城内居民的签约率已超九成,许多古建筑通过迁而不拆的方式得以保留。
然而,有一个问题现实地摆在了眼前:为了避免商业过度开发对文保建筑造成破坏,以及文保建筑内不得使用明火的规定,此前风貌区内引进的项目多以文化项目为主,业态相对单一。“想要有一个可以吃吃饭、歇歇脚的地方。”在多次走访调研中,调研组多次收到了类似反馈。
历史的文脉要保留,群众的需求也要回应。为此,永丰街道积极挖掘非文保建筑的使用价值,有计划地利用非文保点打造生活性商业业态,补齐业态短板,让历史风貌区更具烟火气,更有亲近感,利用“老城文化+餐饮”相融合的模式,全方位提升市民游览的体验感。
今年7月,位于风貌区西端,即中山西路近玉树路路口的大仓桥面馆正式营业,成为风貌区内的第一家饭店。同月,中山西路343-2号餐饮项目T.O咖啡开业,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选择。与此同时,在原三合作饭店旧址引进的漕运楼餐饮项目也在紧锣密鼓筹备中,预计今年下半年开业。
眼下,大仓桥连同中山西路西侧古建筑串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既有张氏米行、江南曲圣纪念馆等注重历史保护与传承的文化体验场所,又有各类可满足游客餐饮需求的店铺。“可以说,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启动示范区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仓城文化品牌正式打响。”永丰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多方聚力,破解老城改造难题
“老城的修缮难度高、涉及范围广,当初在调研时就发现,市民呼声强烈的口袋公园和各类餐馆,对于老城薄弱的配套设施而言,的确有难度。”调研组相关负责人回忆道。
如何在不破坏原有基础设施的同时,对老城进行精细化改造,从而实现市民的期待?仓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管理部部长张正坦言,“除了足够的耐心和绣花般的功夫外,别无他法”。
以今年年初正式开放的仓城口袋公园为例,其位于玉树路中山西路路口,占地面积约2800平方米,以漕运文化为基调,将原本封闭的街角空间,打造成了盎然的城市绿色会客厅。“原先这里是两块空地,从玉树路上拉过来的各路电线杂乱不堪,且管线临空架设藏有不小的安全隐患。此外,这里的公厕基础条件也较差,影响风貌。”张正介绍,在改造过程中,街道多次协调电力公司、区规资局、区环保局等部门,规整架空管线、平衡公厕占比,反复优化和调整设计方案,数次召开协调会。
引入餐饮对老街而言更是不易。张正介绍,大仓桥面馆周边都是建筑,因而不符合燃气部门在其四周增加调压站的初步设想,“我们在现场反复勘察,并先后与燃气部门协调了三次,实地探勘会商解决方案,最终决定在大仓桥面馆东面的隐蔽位置,安装挂壁式调压箱,实现天然气入户”。
确定施工方案仅仅是第一步,管道的开挖过程更是“困难重重”。“由于当时口袋公园已经完工,管道预埋需最大程度地保护地面和绿植,再加上四周还有交通信号灯,施工难度颇高。因此,我们协调了区交警部门、区燃气公司、区路政部门和口袋公园工地项目部等多部门,确保施工的顺利完成。”张正回忆。
“老城改造无小事,只有深入下去、投入进去,才能掌握实情,多出实招,求得实效,才能探索出真正适合仓城历史风貌区改造的发展之路。”永丰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