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治三聚”破解社区停车难题
——松江区中山街道以善治、自治、共治,聚心破题、聚力解题、聚智答题
摘要:松江区中山街道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以善治、自治、共治“组合拳”为抓手,逐渐在基层治理中找到破解良方,逐步打通社区道路“肠梗阻”,进一步畅通社区道路“内循环”,切实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梁锋 徐瑜 记者邱爱荃报道 停车难是大部分老旧住宅小区的共性问题。松江区中山街道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以善治、自治、共治“组合拳”为抓手,逐渐在基层治理中找到破解良方,逐步打通社区道路“肠梗阻”,进一步畅通社区道路“内循环”,切实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把握善治要诀
找准破题“小切口”
中山街道启动“同心Hui家园”社区微更新项目,通过改造小区内的楼道、公共空间、功能设施和花园环境等,不断提升小区宜居指数,使老旧住宅小区重新焕发活力的同时,缓解停车难问题。
在白云新村,仅有211个停车位供400辆业主车辆停放,车位供需不平衡、车辆乱停乱放现象长期存在。为切实缓解这一难题,白云居民区以“同心Hui家园”社区微更新项目为抓手,协同物业、业委会开展调研,通过规划设计“斜列式”停车位,最大限度提高道路空间利用率,“挤”出了8个停车位。
茸星居民区下辖天虹一村小区无门禁、无门岗、停车位少,加上茸梅路沿线餐饮店集聚,外来车辆占用小区停车位等情况频发,停车矛盾较为突出。借助“同心Hui家园”社区微更新项目,居民区实施“加装停车道闸,优化停车管理”项目,并依托“家言堂”议事平台征询社区居民的意见建议,最终形成车辆管理方案,落实道闸安装和调试工作的同时,有效整合、盘活小区周边的停车资源。
发挥自治作用
找到解题“金钥匙”
近年来,中山街道逐渐形成了基层党组织引领、居委会主导、居民自治力量为先手的社区自治新格局,有效增强了社区自治主体力量,通过居民自治作用的不断发挥,逐渐找到了破解停车难问题的“金钥匙”。
在蓝天四村下辖的松东路80弄,早在2020年就成立了由居民代表组成的自管小组——“老街坊车管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区停车难问题。然而,随着动迁房工程启动,小区停车难问题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为此,居民区党支部第一时间牵头召开自管小组工作会议,在听取居民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经现场选址,利用小区边角闲置地块,新开辟3处停车场60余个车位,极大缓解了小区停车压力。
五龙居民区天虹六村小区规模较小,建造时未规划设置停车位,居民停车只能“见缝插针”。小区业委会充分发挥自治作用,在征询全体业主意见后,与街道相关职能部门、设计公司开展现场调研、方案商讨,以街道财政和小区公共维修资金共同出资的方式,完成了对道路、空地等空间的微改造,开辟50余个停车位,并安装了机动车道闸。同时,制定车辆管理方案,实现小区停车场与周边公共停车场停车系统的共享。
凝聚共治合力
交出“满意答卷”
聚焦居民停车需求,中山街道各基层党组织持续以党建引领打造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共治的社区治理新格局,通过激发多元治理活力,交出破解停车难问题的“满意答卷”。
蓝天二村居民区党总支借旧改项目东风,有效缓解了停车难这一“老大难”问题。居民区党总支先后与区修缮中心、新松江置业、茸和公司等多家单位签订党建联建协议,督促各单位高站位谋划、高质量推进、高标准落实,引导党员在项目建设中当标兵、做模范,切实把党建工作与旧改项目有机融合。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已成功开辟4个临时小微停车场,为小区增设了80多个停车位。根据规划,旧改工程完工后,小区将新增300多个停车位。
方塔西村小区位于松江老城区,常住居民361户,停车位却仅有40多个。在年初的“人大代表进社区”接待日活动中,方西居民区党总支反映了停车难这一急难愁盼问题。经过人大代表的实地走访,并与多方共同商讨解决方案,决定将小区内动迁房拆除后的闲置土地改造成临时停车场。经过半个月的施工,小区内新增了近百个停车位,大大缓解了小区的停车难题。
责任编辑: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