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2022年研发投入强度创历史新高
摘要:松江区2022年研发动力充足,全社会R&D经费投入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18.79亿元,占GDP比重达6.79%,该投入强度超过全市平均水平2.35个百分点,在全市各区中排名第三。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彭璐 记者邱爱荃报道 评价一个地方的发展势能和竞争优势,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是重要的观察指标之一。近期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松江区2022年研发动力充足,全社会R&D经费投入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18.79亿元,占GDP比重达6.79%,该投入强度超过全市平均水平2.35个百分点,在全市各区中排名第三。
研发力度持续增强的背后,是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进一步巩固,以及研发平台等要素资源集聚和各项创新机制的作用日益凸显。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数据显示,2022年,松江区企业R&D经费投入达108.58亿元,占全社会R&D经费投入总量的91.4%,比去年提升3.7个百分点,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
创新研发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对科技创新投入提出高要求。产品覆盖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眼科疾病等领域,致力于为全球患者提供可负担的高品质生物药的复宏汉霖是松江生物医药产业龙头企业之一,也是研发投入的“大户”。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已前瞻性布局多元化、高质量的产品管线,涵盖60多个分子,覆盖单抗、双抗、重组蛋白等药物形式,其中超过80%的产品均为自主开发。
强有力的研发投入为企业创新发展插上“金翅膀”。作为松江电力装备制造领域的头部企业,正泰电气2022年研发投入2.63亿元,积极发挥企业四个技术研究分院的作用,开展新技术攻关突破,全年完成近200项科技创新项目。通过持续地创新投入,正泰电气已初步形成“智能高压变电、智能中压配电、电力自动化及电力能源服务”的“3+1”产业板块,实现了由单一装备制造向深度系统集成、再向行业解决方案集成的能力升级。
为持续激发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动力,松江区“科技创业团队—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科创板上市企业”全周期梯度培育链进一步完善。全区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总数从2018年末的770家上升至2022年底的2595家,年均增长率为49.93%,总量位列全市第三。
资源要素集聚形成创新“超级内核”
创新动力澎湃既来源于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发挥,也来自研发平台等各项资源要素集聚,以及创新体制机制的作用发挥,从而形成助力科技创新的“超级内核”。
据了解,松江区持续加强对重大科研平台的服务和布局。推进G60脑智科创基地建设,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落户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临港实验室在松江挂牌成立,推动“脑图谱数据”等平台科研成果落地松江,加快打造研用产一体化脑科学百亿级产业基地。今年7月12日,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临港实验室、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等参与合作完成的全球首个猕猴大脑皮层单细胞空间分布图谱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细胞》在线发表。作为全市首批18个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之一的上海低碳技术创新功能型平台,带动岚泽能源、睿碳能源、高潞空气三家亿元级公司孵化落地,其参与引进的上海陕煤高新技术研究院总部基地项目在2022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上完成签约,打造G60双碳创新策源地。上海分析技术产业研究院与区内高校、企业共建科学仪器共享服务平台、物理无损检测服务中心,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学仪器展厅落成揭牌。全球第一学术管理内容平台Wiley在松成立伟力吉六零科技发展中心,成功引入国内领先的X射线分析仪器和高比能低成本锌空气电池两个优质项目。此外,腾讯科恩实验室、优图实验室等全球顶尖数字研究室落户松江,上海天文博物馆(佘山天文台)完成修缮并重新开放,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松江策源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速集聚。
创新体制机制方面,松江区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松江区先后在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赋能产业集群创新集聚、加速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等领域出台19项科技创新政策。探索科技攻关“揭榜挂帅”实践,牵头区内高校、科研机构和重点科技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大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育力度,近年来,院士(专家)工作站新增数和累计数均名列全市前列,全区累计创建院士(专家)工作站91家,引进院士专家404名。创新生态的日渐完善,让创新成为G60科创走廊策源地的松江城市发展的重要名片。2016年以来,松江获市级以上各类科技奖励139项,前沿科技领域实现多项重大突破。
责任编辑: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