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擎思想之旗 坚定文化自信 让绵厚历史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松江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摘要:在松江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松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持续打响“上海之根、人文松江”文化品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绵厚历史与现代文明在松江交相辉映,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气象日新,为“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建设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中国发展网讯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思想的波涛卷起巨澜。
金秋时节,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旗帜指引方向,思想凝聚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壹引其纲,万目皆张。在松江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松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持续打响“上海之根、人文松江”文化品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绵厚历史与现代文明在松江交相辉映,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气象日新,为“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建设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高擎思想之旗
以党的创新理论筑牢信念根基
11月21日,正泰启迪智电港下沉式广场,首批12家“云间理堂、理在心中”主题研学基地对外发布,现场通过故事讲述、情景演绎、嘉宾对话等多种形式,将理论观点转换成朴实道理,把理论话语转换成群众语言,赢得掌声阵阵。
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理,让党的创新理论“声入人心”。作为家门口的理论学习“加油站”,“云间理堂、理在心中”主题研学基地是松江推出的一项独具地域特色的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传播载体,也折射出松江在强化思想引领、凝聚奋进力量上的不懈探索与生动实践。
近年来,松江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始终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充分挖掘整合各方面资源,积极探索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传播有效途径,着力推进基层理论宣讲矩阵建设,推出“云间理堂”作为全区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传播的综合性平台和具象化标识。
涓涓不塞,是为江河。目前,“云间理堂”已形成六大品牌,理论宣讲蔚然成风,形成了统一入口、各具特色、常态管理、综合展示的理论宣讲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松江第一时间启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七讲七进”活动,发布208堂“云间理堂”理论宣讲菜单,通过把大主题转化为小切口、把书面语转变成口头语、把普通话翻译成松江话等方式,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城乡社区、进校园、进军营、进各类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进网站,推动全区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热潮。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在这里,有根植于百年红色记忆的“松江三人行”、突出青年学理论讲理论的“青年说”,也有探索与驻松高校双向互动的“思政讲习堂”、立足军地双拥共建的“国政讲习堂”,还有本土理论宣讲骨干组成的“云间讲习堂”以及各地区各系统基层特色宣讲团队,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深入浅出的解读,解思想之渴,答实践之惑。
站在思想演进最高处,立足实践奔涌最前沿,如今,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已成为云间大地最嘹亮的主旋律、最昂扬的精气神,凝聚成为推动高质量建设“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的磅礴力量。
坚持守正创新
让主旋律更高昂正能量更强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面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松江新闻舆论战线始终坚持与人民同行、与时代同行,在“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建设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火热实践过程中,用手中的笔和镜头,忠实记录时代潮头涌起的一朵朵浪花,生动展示新时代松江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主题报道出新出彩——
纵挥凌云笔,抒写新时代。全区新闻舆论战线始终站稳政治立场,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其中,区融媒体中心围绕党的二十大、主题教育、大调研、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七周年、进博会松江时刻、区两会、党代会、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松江新城与松江枢纽建设等重大主题推出了一系列专栏、专题、专版报道,以饱满的热情感知时代脉动,以鲜活的作品记录松江变迁。
对外传播有力有为——
内聚合力,外塑形象。自2019年以来,区融媒体中心创新探索建设由“全球传播实训基地+客户端英语频道+海外社交媒体+国际传播产品+英文版报纸”构成的区级融媒体中心国际传播平台,构建融媒“大外宣”格局。一大批国际传播融媒产品在这里诞生,《我们,是无声骑手》《日出松江》《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以及“上海松江”国际传播平台建设案例等荣获“银鸽奖”。《老外讲故事·另眼观盛会》被市委外宣办采用,作为党的二十大精神对外宣传重点作品进行推介。截至目前,已有20余部原创作品先后在新华社国际频道、央视国际频道等平台播发,反响热烈。
媒体融合走深走实——
深沉的文化自觉,揭示契合融通的内在机理。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区融媒体中心始终坚持“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围绕全区社会发展大局,通过机构重构、机制重建、流程再造、队伍重组等,形成以《松江报》、松江人民广播电台、松江电视台、“上海松江”客户端四个自有平台为主的“一报两台、两微一端一抖”全媒体传播矩阵,持续建设具有超域影响力的区域新型主流媒体。
精品创优见行见效——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一路走来,区融媒体中心坚持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着力在品质上追求专业权威、在传播上注重快捷精简、在服务上注重分众化互动化,从拼海量向拼质量转变,从聚流量向聚人心跨越,不断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融媒体精品力作。仅在今年,区融媒体中心就有23件作品、35名新闻采编人员获评30个国家级、省部级奖项及荣誉。
弘扬新风正气
看社会文明之风润泽云间大地
一笔一画,画出无尽怀念与牵挂。今年7月27日,央视新闻频道通过《[24小时]遇见你特别策划·英雄背后的荣光》专栏,重点介绍松江开展志愿服务项目——“画笔下的红色传承”的暖心故事,引发社会关注。
事实上,从2020年起,松江烈士陵园就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合作,让大学生通过实地走访、聆听口述、老照片临摹、电脑模拟合成等方式,为园内未留下肖像的志愿军烈士复原画像,既给烈士家属以慰藉,又让学生切身感受红色教育。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近些年来,松江区通过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为加快建设人民向往的“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力道德支持。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近些年来,松江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截至今年10月底,全区注册志愿者超51.21万人,发布志愿服务项目数超1700个。在大上海保卫战松江战役、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在百姓急需之时,一个又一个志愿者挺身而出,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新时代松江绽放新光芒。
崇德向善的徐徐清风,轻拂着云间大地的每一个角落。王孝燕、邹丰恒、戚宇豪、李辉……在松江,一个个先进典型、一道道凡人微光不断激发全社会善行义举蔚然成风,为“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道德滋养。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松江发展主题展、“非凡十年品味松江”江南云间行……一批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文明实践主题活动特色项目顺利推出,涵盖学习阅读、基层宣讲、展览展示、文化演艺、实事惠民等众多类别,让党的二十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渗透,根植于更多人的内心深处。
……
文明花开香满园,同心掬得满庭芳。如今,“上海之根、文明松江”已深度融入城市血脉、根植市民心中,在新时代松江精神的感召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松江实践正在云间大地上徐徐展开。
推动百花齐放
让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凡树有根,方能生发;凡水有源,方能奔涌。松江作为“上海之根”,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所谓“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是延续数千年的上海文化根脉的起点。
在这里,4600多年历史的广富林文化,上承良渚、下接马桥,是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融合的见证;历经沧桑的唐经幢是上海现存最古老的地面文物,亦是我国现存晚唐时期最高大、最完整的一座经幢;近千年历史的醉白池偕一袭江南烟雨,从时间深处走来,演绎中国古典园林人文和艺术的积淀、融合与传承的篇章……源远流长、独具特色的人文底蕴让松江成为历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不忘根本,才能开创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勇敢创新。2017年,松江发布《人文松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构筑以书香之域、书画之城、文博之府和影视之都为特色的文化名城,不断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持续提升“上海之根、文明松江”的深刻内涵。
癸卯新春之际,一场交响音乐会在云间会堂文化艺术中心隆重举行,大型交响组曲《G60之光》首次完整呈现。如涓流汇成巨涛,如星火点燃原野……现场数百名观众于交响乐声中,感受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一路走来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云间会堂文化艺术中心如今是松江文化新地标、市民打卡好去处,也是近几年来人文松江建设成就的一个缩影,更是松江打造绵厚历史与新时代文明交相辉映人文之城的真实写照。
文化是岁月的陈酿、时间的沉淀,不仅关乎过去,更关乎现在与未来。数年间,随着《人文松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持续推出、压茬推进,一座座设施先进、服务一流的博物馆、美术馆、大型剧院、艺术展厅、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在松江拔地而起,一场场公共艺术盛典、群众文化活动于此间轮番上演,一部部文艺精品力作在这里持续涌现。在松江,处处流淌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展现着文化迸发出的蓬勃生机与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千百年来,松江一直是无数名人雅士的“驻留地”,陆机、陆云、杨维桢、袁凯、陶宗仪、徐阶、董其昌、陈继儒、陈子龙、夏完淳、王鸿绪、史量才、施蛰存、赵家璧……一长串名字如雷贯耳。如今,松江也仰赖他们的事迹进一步彰显“松江特质”、讲好“松江故事”。一大批反映松江地域文化和现实生活的戏剧作品成功上演并屡获殊荣。其中,话剧《董其昌》更是斩获第九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作为上海“1+3+X”影视产业发展格局中的大型高科技影视基地,上海科技影都集聚了7700余家影视企业,多年来涌现出众多优秀作品。仅在2022年,松江出品的电影《奇迹·笨小孩》、冬奥题材电视剧《超越》就入选中宣部第十六届“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在日前落下帷幕的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上,4部与松江相关的电影斩获10项提名,最终2部获奖。
时间铭记理想的足迹,历史镌刻不朽的功勋。这些年来,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科创赋能松江激荡出城市发展的无限活力,历史与现代交融碰撞出独特的人文魅力,人文松江建设早已深度融入城市血脉、根植市民心中,已然成为这座城市成长基因、精神气质、文化特质在新时代的生动体现,成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软实力。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今天,当我们站在文化的轴线上,再度把握历史、现实与未来,我们目光坚定,信心满怀!(朱俊辉)
责任编辑: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