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产业转型城乡协调绿色生态 全面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访松江区泖港镇党委书记杜劲松
摘要:泖河船只悠悠,田间沃野无边,民居错落有致,位于浦南中部、三江汇流的泖港镇,可以说是上海大都市的“后花园”。这个定位为“浦南绿色发展实践区”的生态小镇,近年来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乡村振兴、城乡融合,通过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城乡协调、绿色生态,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奋楫扬帆、行稳致远。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李谆谆 记者邱爱荃报道 泖河船只悠悠,田间沃野无边,民居错落有致,位于浦南中部、三江汇流的泖港镇,可以说是上海大都市的“后花园”。这个定位为“浦南绿色发展实践区”的生态小镇,近年来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乡村振兴、城乡融合,通过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城乡协调、绿色生态,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奋楫扬帆、行稳致远。
抓经济 促进产业转型发展
近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鸣锣声响中,位于泖港镇的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龙头企业众辰电子在主板上市,开启了企业发展的新纪元,也成为泖港镇推动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泖港镇坚持聚焦优质企业培育、聚焦企业发展瓶颈突破、聚焦全过程企业服务,全力帮助企业增要素、解难题、促发展,推动优质企业上市。”泖港镇党委书记杜劲松介绍,除了众辰电子,另外一家本土培育企业博迅医疗也在北交所上市。
抓增量的同时,泖港镇也注重挖存量。据介绍,“十三五”以来,泖港镇完成集建区外建设用地减量化企业228家,涉及土地1800余亩,淘汰劣势企业69家,盘活土地659.5亩,为优质企业的入驻腾出足够空间,累计引入森松压力容器等60家优质实体企业落户。另外,泖港镇主动对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溢出效应,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打造医疗器械产业示范园区,集聚相关企业70多家。
工业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作为浦南农业发展重镇之一,泖港镇的现代农业也取得长足发展。“过去,泖港镇着力提升农业产业的现代化水平,创成国家级绿色稻米产业强镇和上海市首批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镇。”杜劲松称,在完善家庭农场“松江模式”的基础上,以“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组织模式,组建4家优质稻米产业化联合体,积极拓展“线下+线上”销售渠道。目前,4家联合体联合带动优质稻米种植面积约1.5万亩,带动农户80余户。同时,全镇5415亩绿色蔬菜保护区着眼高质量发展,支持多吉山“机器人种菜”、汉松农业种子研发等项目,形成“企业+农户”产销联盟。
农业要成为“赚钱”产业,还要实现三产融合发展。对此,泖港镇立足区域位置和优势资源,绘就泖港乡村旅游蓝图。依托“临江百里林、泖田白鹭飞”的自然禀赋,泖港镇积极打造优质旅游精品路线和村落;推行泖港“旅游+”计划,通过旅游和相关产业深度融合,不断提升特色吸引力和市场粘性;腰泾村成功吸引10家文创点入驻,成立乡村创客联盟,美厨玩家入选松江区“艺术家驻留目的地”,在此基础上打造泖田艺术村;通过泖田艺术节、杜鹃花盆景展、丰收节、一月一露等节庆活动,激发乡村节庆消费市场。
“未来通过农村集体土地入市方式,还将打造华亭溪院、花溪塘、湿地、西郊露营基地等项目,涵盖住宿、餐饮、研学、休闲等,弥补泖港现有旅游设施配套不足的短板。”杜劲松说。
利民生 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发展成果由全民共享,高质量发展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无论是住房保障,还是基础配套、公共服务,城乡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泖港镇通过推动农民集中居住、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等,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建配套短板,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近看错落有致的中式农宅,远看诗意如画的农田绿树,这样的新型农村社区,如今在泖港镇已成为现实。2018年,黄桥村作为市乡村振兴和宅基地改革“双试点”村,率先启动农民集中居住工作。至2022年3月,475户农民全部搬进新居,随之建设的村民大食堂、幸福老人村、村史馆等,构筑起“15分钟乡村生活圈”,一幅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图景逐渐呈现。2020年,曹家浜村、曙光村同时启动一期平移建设,目前部分农户已乔迁新居。
杜劲松称,下一步还将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契机,聚焦腰泾村、胡光村平移项目实施落地,统筹推进曹家浜村、曙光村二期平移建设。
农村公建配套方面,为加快推进区域内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2020年以来泖港镇重点完成古楼公路、中强公路、腰泾公路等74条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总里程为83.453公里。公共服务方面,稳步推进农村老龄工作,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监管体系,针对辖区内老年活动室、睦邻点、幸福老人家等设施,编制统一的管理制度、服务规范、补贴标准,建立常态化监督检查与考核机制。
从村居环境、公建配套等“面”上着力,泖港镇同时还通过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打造“点”上“样板工程”,形成乡村振兴发展的“泖港经验”。继黄桥村、曹家浜村、曙光村先后获评“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之后,朱定村以绿色生产和自然教育为发展脉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林下经济和休闲农业三大特色产业,打造成为第五批“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此外,泖港镇获评“2023中国最美村镇”乡村振兴榜样奖,腰泾村获评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黄桥村获2023年上海市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称号,范家村、泖港村获评上海市森林乡村,田黄村获评上海市首批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兴旺村获评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等。
优生态 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蓝天常在、绿水长流的优美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作为松江“浦南绿色发展实践区”的泖港镇,更是将生态建设作为工作重心。
在泖港集镇以北,黄浦江以南,黄浦江水源涵养林和泖港片林交织绵延,构成一条美丽的生态长廊。作为我区连片面积最大的生态林地,泖港镇于2003年启动黄浦江水源涵养林和泖港片林建设。目前,涵养林内大部分树木已有20年树龄,它们对调节生态平衡、保障水源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泖港镇是区内林业重镇,森林面积有1306.28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2.66%。为提升林地公共服务水平,泖港镇完成齐心路、浦江源2处区级开放休闲林地的建设,中二路镇级开放休闲林地的建设也正在进行中。针对目前长势较差、质量不高的林地,实施林内珍贵化和彩色化林相改造,增加具有较好观赏景观效果的乔木、灌木、地被植物和景观小品,并完善道路、沟渠,配备公共视频、驿站、休闲座椅、避雨亭廊和标识标牌等基础服务设施。在林地资源总量不减少、森林覆盖率不降低的基础上,使林相结构更合理,林分质量有提高,服务功能再提升,构建“乡村森林公园”雏形。
“下一步,泖港镇将加大对林业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调整优化林分树种结构、林龄结构和林分密度,对现有森林植被进行提档升级。”杜劲松介绍,另外针对黄浦江水源涵养林,特别是黄桥村、泖港村、范家村的重点区域,将着力提升改造,打造成为辐射全区乃至全市的森林打卡地。
除了生态之“绿”,泖港镇也注重发展之“绿”。凭借“水净、土净、气净”的天赋自然环境,泖港镇围绕“松江大米”等特色农产品打造绿色农业,在区内率先完成“整建制”绿色稻谷认证。截至目前,全镇绿色及有机企业共20家,认证规模21903.5亩,获证产量1.89万吨,绿色认证率达44.86%。
此外,泖港镇农业部门指导众建专业合作社、浦祥蔬菜专业合作社、多吉利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镇内规模化蔬菜生产基地完成绿色食品认证;加强资源化循环综合利用,种养结合家庭农场实施粪尿全量还田,实施科技兴农-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为缓解冬季蔬菜缺乏,增强冬季绿叶菜供应能力,积极探索“稻+菜”茬口轮作模式,进一步增加稻板茬青菜播种面积。
责任编辑: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