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 实现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双向赋能
——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现代化新泖港
摘要:近年来,松江区泖港镇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浦南绿色发展实践区”定位,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乡村振兴、城乡融合,让“生态、宜居、美丽”成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追求。
中国发展网讯 近年来,松江区泖港镇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浦南绿色发展实践区”定位,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乡村振兴、城乡融合,让“生态、宜居、美丽”成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追求。
统筹生态保护与民生保障,在共建共享中增进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泖港镇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布局,综合治理农业农村环境,补齐发展和民生短板,实现生态建设和民生改善相得益彰。一方面改善农民居住条件,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基础上,有序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提升农村风貌、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同步拓展耕地、林地、水系空间,提升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和生态环境质量。另一方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整建制推进村庄改造,创建5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1个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成曹家浜休闲开放林地,建设浦江源开放休闲林地,改造美丽庭院“小三园”3000户,实现农宅美、庭院美、农田美、路网美、河道美,提升了村民幸福感、获得感。
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在绿色转型中提升发展质效。泖港镇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牢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以绿色谋发展,让生态生效益。坚持质量兴农,以农业提质促进农民增收。建设国家级绿色稻米产业强镇,创建上海市首批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镇,整建制完成稻谷和大米绿色食品认证,全镇种植水稻优质品种占比达53%,绿色食品认证率达93%。以家庭农场为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的现代农业,成立优质稻米产业化联合体,促进产业强链,实现农民增收。转变发展方式,以优化结构驱动稳定增长。淘汰落后产能,盘活存量用地,推进产业转型,“十三五”以来完成集建区外建设用地减量化企业200余家,涉及土地1800余亩,为优质企业入驻腾出空间。对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溢出效应,引进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集群,助力众辰电子、博迅医疗等优质企业上市做强。致力农旅融合,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建设“云间吾舍”田园综合体,举办“泖田艺术节”,筹备云间溪舍、花溪堂等优质乡村旅游项目,促进自然生态、人文艺术等全要素融合,构建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和乡村服务业“一村一品”格局,以农、文、旅、体、康产业协同发展兑现生态价值。
坚持系统思维和整体推进,在综合治理中实现常态长效。泖港镇以系统谋划、顶层设计、综合治理为原则,扎实推进生态系统一体化保护。一方面,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研究与示范项目,应用病虫害绿色防控,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天然气接装入户,实施“定点投放、预约收集”的乡村生活垃圾收运新模式,积极开展生态保护志愿服务,绿色低碳、生态文明蔚然成风。另一方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扛起“治水、护林、管田”政治责任,做好增绿、守绿、护绿文章。2023年,完成新增造林81.42亩,森林抚育1356.27亩,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启动高品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水净、气净、土净”的生态优势进一步夯实。
下一步,泖港镇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导向,加强绿色发展的统筹协调、要素保障,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双向赋能,努力为“科创、人文、生态”的现代化新松江建设作出新贡献。(松江区泖港镇党委书记 杜劲松)
责任编辑: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