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

首页
|
G60资讯
|
松江新闻
|
九城风采
|
政策服务
|
产业投资
|
招才纳贤
|
关于我们

石湖荡镇新中村获评2023年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

摘要:干净整洁的路面、精心布置的庭院,冬日的松江区石湖荡镇新中村虽然褪去了绚烂,但漫步其中,无论是农田、河畔还是房前屋后,都宁静整洁,展现着乡村的独特魅力。多年来,新中村一直致力于人居环境整治,成绩斐然,近日获评2023年度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俞悦琦 记者邱爱荃上海报道 干净整洁的路面、精心布置的庭院,冬日的松江区石湖荡镇新中村虽然褪去了绚烂,但漫步其中,无论是农田、河畔还是房前屋后,都宁静整洁,展现着乡村的独特魅力。多年来,新中村一直致力于人居环境整治,成绩斐然,近日获评2023年度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

物尽其用 优化人居环境

芳草茵茵间点缀着瓷罐花朵,花团锦簇间又伸出一枝苍翠。在新中村,这样的奇巧美景常常映入眼帘。新中村党支部副书记陈骏骏介绍,其中许多物件都是他们用回收的废旧物品制作,如一些村民不要的废旧缸罐、废弃石块,经过精心修缮布置,在布景中发挥作用。

“我们一直在研究,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怎么才能把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做得更好。人居建设花钱的地方很多,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很多设施都是用一些现有的资源,或者是废弃的资源回收做的。”陈骏骏表示,他们一直在用心探索变废为宝。2023年,新中村新建了两个展馆,都是租用村民弃置的民居开办。其中,农展馆的不少展品就来自村民家中废弃的老旧农具。

记者了解到,为不断优化人居环境,新中村也不断借力,不错过每一场“东风”。例如,借新春一号河“一村一河”建设项目,在河岸两侧补种绿化造景,并建设健康步道;通过油墩港公益林建设,在桥两侧增添绿景;借高标准粮田项目实施契机,农田环境实现质的提升。

多方合力 共建美丽乡村

“老陈,快出来干活啦,一起把前面那条小路扫一下。”一大早,村民老李便喊着邻居一起开始“大扫除”。原来,当天是每月一次的村庄清洁日。

“全村上下一心才能将美丽乡村建设好。”新中村党支部书记刘宏霞表示,现今的建设成果离不开所有村民的共同努力。

“现在,村民们爱村保村的意识增强了,林地乱搭建、乱种植、破坏植被等现象相比以往明显减少。”陈骏骏表示,一开始大家对创建人居环境没有这么热心,为此,村里一方面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发放倡议书,利用乡村大喇叭、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营造了浓厚的氛围,逐渐形成合力。

据介绍,新中村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头号工程”,齐心协力建设全景式美丽乡村风貌。目前,村内已全部消除劣Ⅴ类河道;乡村道路主次分明,路面硬化率达100%;绿化覆盖2100多平方米;道路翻建4.5公里,其中“白改黑”1.1公里。

长效管理 落实责任制度

“村庄环境治理逐步进入良性循环,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刘宏霞说,眼下的成绩可喜,但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需要保障成果的可持续性。为此,新中村发布了一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理办法》,对人居环境治理全局进行了规划,将持续提升宅前屋后、田间地头、公益林地、河道、道路的环境状况。

“阿姨,这边不好堆积杂物的。”“这里有一些断掉的树枝,我们快点清运。”早上8时,“00后”网格长陈超就和其他工作人员来到村中巡查,将发现的问题一一记录在册。“小伙子每天一早就会到村子里进行环境巡查,向村民宣讲政策。”陈骏骏告诉记者,通过日常巡查清运机制,将宅前屋后乱堆物、农村鸡鸭棚乱搭乱建等问题杜绝在萌芽阶段。目前,新中村一共有两支网格长队伍,每天都会进行2次巡查。

此外,新中村还成立了村领导工作小组进行督查,以两个网格及示范点划分,督促村民开展宅前屋后清洁行动,指导村民做好环境整治。

为了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加强党员干部引领表率作用,新中村还就整治工作制定了考核标准,通过责任到人、包联到户的清晰责任划分以及每半年一次的考核,让整治工作条理更清晰、落实更到位。

责任编辑: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