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

首页
|
G60资讯
|
松江新闻
|
九城风采
|
政策服务
|
产业投资
|
招才纳贤
|
关于我们

洞泾镇:奋进扬帆正当时,朝着“中部崛起”的人工智能小镇目标破浪笃行

摘要:既要锚定市委赋予松江“四个区”的战略定位,又要全面落实区委五个“两手抓”的部署要求,将战略擘画转化为攻坚施工图。洞泾镇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任务,以突破性思维、创新性举措,靶向发力、系统施策,着力破解发展瓶颈、补齐短板弱项,全面提升区域发展能级,持续擦亮“科创高地、城市客厅、和美家园”三张名片。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历次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市委书记陈吉宁调研松江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加快推动落地见效,松江区在全区层面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

松江区融媒体中心开设“打赢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突围战——深入学习贯彻陈吉宁书记调研松江讲话精神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栏目,邀请相关委办局党委(党组)书记、镇(街道、经开区)党委(党工委)书记深入思考应当如何担当作为,切实把陈吉宁书记调研松江讲话精神转化为推动松江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奋进扬帆正当时

朝着“中部崛起”的人工智能小镇目标破浪笃行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书记陈吉宁调研松江讲话精神,关键在于精准把握战略定位与实践路径的有机统一。既要锚定市委赋予松江“四个区”的战略定位,又要全面落实区委五个“两手抓”的部署要求,将战略擘画转化为攻坚施工图。洞泾镇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任务,以突破性思维、创新性举措,靶向发力、系统施策,着力破解发展瓶颈、补齐短板弱项,全面提升区域发展能级,持续擦亮“科创高地、城市客厅、和美家园”三张名片。

一是党建引领聚势,激活“红色引擎”澎湃动能。巩固深化新兴领域党建全覆盖机制成果,坚持党建引领,理顺网格关系,做强“多格合一”,注重网格治理和服务群众、服务企业相结合,推动破解“三跨”问题。依托街镇履职事项清单,构建事权清晰、保障有力的权责体系,为基层减负奠定坚实基础。依托“满天星”区域化党建平台,加速各类资源向党群服务阵地汇集,以“洞力赋能营”项目为有力抓手,全力打造基层“融治理”新模式,充分凝聚组织合力,聚焦物业治理、加梯工作等民生热点,激发实践活力。

二是产业进阶赋能,推动“科创高地”攀高向新。把握区位、空间、产业、人才、服务“五大优势”,深挖发展潜力,持续推动经济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今年1-4月,地方财政收入增幅21.07%,位列全区第一。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发展集聚区,聚焦“人工智能+在线新经济”两翼齐飞产业发展格局,通过双轮驱动,实现产业动能迭代、结构重塑、质量跃升,相关企业数达到262+126家,经济贡献度达20%+13%。加快推进创新载体建设,依托现有3家市级孵化器、4家市级众创空间以及1家区级孵化器,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加快产业用地方式转变,推动传统产业园区向专业化、特色化产业基地跃升,打造集创新研发、成果转化、产业集群于一体的现代化经济发展新引擎。

三是空间升级蝶变,绘就“城市客厅”颜值焕新。坚持规划引领,深化轨交12号线西延伸站点周边一体化开发规划研究,以市规资局“三师联创”机制塑造的“沪松十二坊·山水人文卷”为设计蓝本,推动站城一体化设计向纵深落地。同时,主动对接“大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战略规划,强化与虹桥商务区在交通网络、产业协作、公共服务等领域的联动衔接,实现空间价值提升与城市功能升级的双向赋能。以轨交12号线西延伸工程和沪松公路快速化项目为抓手,构建“东出西联、内畅外达”的交通网络,为区域产业联动、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坚实的交通支撑。加快“城中村”改造更新步伐,让“城中村”改造成为提升城市品质、增进民生福祉的民心工程,为城市可持续发展释放新空间、注入新活力。

四是民生福祉升温,成就“和美家园”宜居宜业。持续推动“15分钟生活圈”建设,优化公共服务供给,不断强化教育质量,深化华二松江分校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推动基础教育水平从“基础均衡”向“优质高位”的提档升级。提升医疗卫生水平,加速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着力改善区域就医环境和条件。用心打磨洞泾文化品牌,以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云堡未来市为核心IP,用好“资源、场景、活动”三要素,着力推动文旅商体展深度融合。建立城市运行数字体征体系,聚焦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城市治理等领域,推动重点应用场景完善升级,打通城市治理“数据经脉”。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洞泾特色“枫桥经验”,加大“三所联动”运行机制推广,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的法治化水平。

打赢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突围战,是时代赋予的必答题。当以创新为笔、实干为墨,聚焦产业升级、城市更新、民生改善等领域,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谋划好“十五五”发展蓝图,推动洞泾镇高质量发展与松江“四个区”建设同频共振,在服务区域发展大局中彰显担当。

(洞泾镇党委书记、区二级巡视员 赵惠瑛)

责任编辑: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