泖港镇:深耕乡村沃土,笃行振兴之路,高质高效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摘要:作为松江乡村振兴主阵地之一,泖港镇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建设“浦南绿色发展实践区”要求,主动对标松江“乡村全面振兴示范区”功能定位,依托基础优势、顺应群众期盼、补齐短板弱项,全力以赴为松江打赢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突围战贡献泖港力量。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历次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市委书记陈吉宁调研松江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加快推动落地见效,松江区在全区层面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
松江区融媒体中心开设“打赢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突围战——深入学习贯彻陈吉宁书记调研松江讲话精神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栏目,邀请相关委办局党委(党组)书记、镇(街道、经开区)党委(党工委)书记深入思考应当如何担当作为,切实把陈吉宁书记调研松江讲话精神转化为推动松江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深耕乡村沃土 笃行振兴之路
高质高效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作为松江乡村振兴主阵地之一,泖港镇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建设“浦南绿色发展实践区”要求,主动对标松江“乡村全面振兴示范区”功能定位,依托基础优势、顺应群众期盼、补齐短板弱项,全力以赴为松江打赢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突围战贡献泖港力量。
一是产业结构念好“调字诀”,不断积蓄经济稳中求变的发展新动能。面对耕地红线、环保底线、产业空间等多重因素的限制,泖港镇通过持续不断“腾笼换鸟”,充分高效利用资源空间,主动实现调优企业、调整产业、调稳结构的转型发展,重点打造临港智汇园和医疗产业科创园两个产业园区,为“一个产业社区、两个重点园区、三大主导产业方向”布局打牢基础、积蓄资源。后续,泖港将锚定产业布局基础,在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新质生产力赛道上紧紧“跟跑”,不断放大两个重点园区的集聚优势,持续关注优质企业和成长型企业需求动向,着力培育产业生态和优势产业链,通过产业有序调整稳基础、强产出、增效益。商贸型企业发展在稳住存量的同时,要瞄准新产业、新业态,进一步明确招商的重点和方向,积极转变策略,向专业化、平台化、园区化发展,灵活运用产业链招商、生态圈招商、场景招商模式,增强企业根植度,积蓄经济高质量发展潜能。
二是乡村振兴聚焦“优基底”,持续培育农业农村内外兼修的新优势。聚焦城乡融合发展,紧扣试点机遇,稳固原有基础优势,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进程中奋力保持领跑姿态。统筹抓好全域土地整治部级试点和市级“五好两宜”和美乡村创建,围绕“田、水、路、林、村”等资源要素,深度梳理乡村资源和生态空间,强“底子”、靓“面子”、实“里子”,擦亮泖港绿色生态底色。农业产业基础优势要继续铺垫,做好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同时,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商旅文体农展联动融合。因地制宜加快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跟进涌禾无人农场、启源农产品深加工、汉松农业生鲜联配等农业产业项目,打造智能化、物联网、高效率现代化农业样板,培育农业科技领军企业,做优绿色精品产业。瞄准商旅文体农展联动融合发展方向,在成功打造泖田艺术节、HULA胡光里等农文旅品牌基础上,联动云间吾舍田园综合体,差异竞争、再造精品,实现全局谋划、单点突破、全域联动,稳扎稳打提升乡村旅游体验度和品质感,同步带动农民增收。
三是民生保障练好“基本功”,精准架构党建引领乡村善治的新格局。敢于啃硬骨头,善于解疑难题,努力办成更多群众可感可及的好事实事。稳步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统筹抓好曹家浜村、曙光村二期,腰泾村、胡光村一期宅基地平移项目;对标《住宅项目规范》“好房子”标准,高质量推进P-09地块安置房建设项目;启动泖港老街旧房修缮工程,重塑老街风貌,提升设施功能,改善居住环境。聚焦“一老一小”重点群体,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从有到优”转变,配合做好城市科技学校新校区建设及配套工程等重大项目,启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院区,全面提升就医体验和医疗水平,打造老年友好、儿童友好社区。结合传统农村社区、平移居住社区、集镇社区等不同特点和共性矛盾,发挥好党建引领多格合一重要平台作用,妥善解决群众所急所盼的复杂问题、“三跨”问题,着眼依法依规,突出群众自治,尊重乡村传统,实现党建引领乡村自治、法治、德治多元共治的善治新路,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面向“十五五”,泖港镇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市委书记陈吉宁调研松江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努力打破思维定势,摆脱路径依赖,奋力培育乡村振兴改革探索新优势,助力松江打赢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突围战,以实干实绩服务“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建设。
(泖港镇党委书记 杜劲松)
责任编辑: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