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夜晚“燃”出新IP
——美食、灯光、烟火气,夜经济点亮“文旅商体展2.0版”
摘要:从商圈到街巷,从节庆到夜市,松江正以“文旅商体展2.0版”为抓手,把“烟火气”从一处处场景延展为全年不断、全域覆盖的城市消费画卷。
中国发展网讯 韩海峰 记者邱爱荃上海报道 华灯初上,夜色中的松江流光溢彩。东明广场的小龙虾节鲜香扑鼻,市民三五成群举杯小酌;不久前落幕的青岛啤酒节,以音乐、灯光与欢笑点亮了盛夏激情;泗泾夜市人声鼎沸,在寻常街巷间铺展开最接地气的烟火画卷……
数据显示,“松江食光”美食嘉年华全网曝光量达884万次、线下打卡5380人次,“松江食光”搜索量6.52万次;第十三届青岛啤酒节10天吸引逾20万人次,现场销售额220万元,带动周边酒店、商场销售超300万元;泗泾夜市日均客流稳定在3万人左右。从商圈到街巷,从节庆到夜市,松江正以“文旅商体展2.0版”为抓手,把“烟火气”从一处处场景延展为全年不断、全域覆盖的城市消费画卷。
夜市烟火点亮街巷
夜风拂面,东明广场“后街”摊灯齐亮,铁板滋滋作响,冰镇啤酒在杯壁凝起细密水珠,市民围坐街角小桌,剥虾、举杯、闲谈,在夜色里汇成一幅可感的松江夜生活图景。
自7月以来,这里累计客流量已近100万人次,高峰期日均接待超2万人;广场内有150余家商户,其中餐饮超80家。老字号夜宵店旺季翻台率最高达300%、高峰时单日售出近500公斤小龙虾,新业态以“鲜货自选”延长夜间停留时长,把“看得见的烟火气”稳定转化为“留得住的消费力”。“我们希望通过持续优化餐饮和休闲业态,让东明广场不仅是一条‘后街’,更成为市民夜生活的首选地。”东明广场负责人张潇说。
东明广场的热闹背后,是松江全区夜经济布局的整体推进。目前,经街镇评估申报、区绿化市容局审批备案,全区确定19个设摊与夜间消费点位,其中14个为商场、商业街区特色点,覆盖老城、新城、北部多片区,涵盖泰晤士小镇、塞纳新天地、印象城、泗泾夜市、樱花广场、云堡未来市等。依托这一底座,松江把“四季消费”的面上统筹与“标杆活动”的点上突破结合起来,加快形成“15分钟夜生活圈”。
节庆盛会融合共振
如果说街头巷尾的夜市带来的是“日常烟火”,那么标杆性活动则展示了“融合场景”的力量。
松江区经委按照“一年四季”消费促进的总体部署,重点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活动。上半年,“松江食光”美食嘉年华全网曝光量达884万次,让本地美食广为人知;7月的青岛啤酒节,则成为夏日狂欢的“引爆点”。
啤酒节期间,五龙湖畔,游客在长桌前畅饮精酿、欣赏演出,潮玩工坊与VR互动区让体验更沉浸。最受瞩目的千架无人机表演,把广富林文化遗址、佘山森林公园、G60科创云廊等松江元素搬上夜空,赢得观众惊叹。“那只立体的鹿,仿佛真的要从夜空里跳出来。”市民李洋说。
青岛啤酒节不仅是消费盛宴,更是文旅商体展融合的缩影。通过创新,它实现了“商旅互动、文化赋能、消费转化”的联动效应:游客白天游览佘山、广富林,夜晚在五龙湖畔畅饮、看演出,再夜宿周边酒店,形成“白天+夜晚”的完整消费链。据统计,这场持续十天的盛会吸引超20万人次,销售啤酒超56万吨,现场销售额220万元,带动周边酒店、商场消费超300万元。
“啤酒节不仅是消费的盛宴,更是塑造城市IP的重要抓手。”松江区经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松江区经委还将对标这一经验,推出“泰晤士小镇咖啡黄金周”和“五龙湖超级购物季”,持续放大文旅商体展联动效应,让融合场景不断“上新”,不断展现松江的独特魅力。
夜间消费走向长红
松江夜经济的目标,不止于一时的热闹,而是要构建可持续的生态。
在这些点位中,被誉为“上海最大露天夜市”的泗泾夜市,是市民和游客口碑中的“烟火气盛宴”。几百米长的街区汇聚了天南海北的美食:从东北大鸡架到云南包浆豆腐,从新疆羊肉串到陕西肉夹馍,“100元吃到撑”已成为不少市民的共识。“来泗泾夜市,100块钱就能吃遍天南地北的美食,这是最接地气的幸福感。”市民刘先生说。
泗泾夜市在升级改造后引入“三湘街区治理联盟”,整合城运、环卫、居民区等14家成员单位,制定21条规范经营公约,既保留了大众消费空间,又解决了环境脏乱、摊位无序等顽疾,创造了更多灵活就业岗位。
“未来将以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方式,继续拓展夜间业态。泰晤士小镇围绕精致生活,布局啤酒、演出、文创等特色夜间消费场景;中山商务区突出亲子和科技主题;大学城则依托青春IP打造动漫节、音乐节和创业市集。”松江区经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将从文旅商体展融合的角度,形成“夜游、夜展、夜食、夜娱、夜购、夜学、夜练”等多元业态组合,配合灯光秀、沉浸式演出和夜间体育联赛,为市民提供更加丰富的夜生活选择,进一步推动夜间消费市场的蓬勃发展。
责任编辑: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