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

首页
|
G60资讯
|
松江新闻
|
九城风采
|
政策服务
|
产业投资
|
招才纳贤
|
关于我们

52个硬核项目逐鹿松江

——全国科学仪器颠覆性创新大赛直击科学仪器产业痛点

摘要:当“卡脖子”难题遇上顶尖创新力量,一场关乎科学仪器领域技术突围的竞技于9月13日至14日在松江火热启幕。

中国发展网讯 李谆谆 记者邱爱荃上海报道 当“卡脖子”难题遇上顶尖创新力量,一场关乎科学仪器领域技术突围的竞技于9月13日至14日在松江火热启幕。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科学仪器”锦标赛决赛在此举行,从171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的52个优质项目同台比拼,聚焦医学检查、环境监测、信息传输等关键场景,以质谱、色谱、激光器等核心技术攻关为切口,向科学仪器领域的“卡脖子”瓶颈发起冲击。作为赛事联合承办方,松江区凭借坚实的产业基础与完善的创新生态,为这场全国性创新盛宴搭建起成果孵化与转化的优质平台。

松江布局:产业筑基,扛起科学仪器创新“主力军”担当

“为何选择松江承办赛事?”答案藏在这片土地深耕仪器仪表产业的扎实根基里。作为松江区“2+4”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仪器仪表产业已形成规模效应:全区超400家仪器仪表企业中,科学仪器企业近140家,2024年科学仪器产值达35亿元,2019至2024年规上产值从63.8亿元攀升至86.26亿元,占全市近六分之一份额,在多个细分领域构建起完整产业格局。

“组委会在全国调研时,便关注到松江在科学仪器领域的产业集聚优势,希望以赛事为纽带,推动‘卡脖子’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大赛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松江区积极落实《上海市促进科学仪器和科研试剂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将科学仪器纳入重点产业发展体系,联合多方打造上海科学仪器创新港,持续完善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机制。

“承办全国性赛事,既是对松江产业实力的认可,更是推动产业升级的契机。”松江区科委副主任薛博仁坦言,通过赛事平台,松江能进一步提升在科学仪器领域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吸引人才、资金、技术等优质资源加速汇聚,巩固其作为上海市科学仪器产业主要承载区的地位,为破解“卡脖子”难题提供“松江方案”。

硬核突围:国产替代发力,创新项目直击行业痛点

52个决赛项目,每一个都是瞄准“卡脖子”难题的“攻坚利器”,展现出科学仪器领域国产替代的强劲势能。经过形式审查与征信审查双重筛选,这些项目覆盖从核心试剂到高端装备的全链条创新,用技术突破回应行业迫切需求。

“我们的目标是打破进口超高纯试剂的垄断。”安谱实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张翘楚介绍,其“半导体行业分析检测用超高纯试剂的开发研究”项目,通过分离提纯、蒸馏等精细化工艺,研发出可对标进口一流品牌的检测实验室用超高纯试剂,为半导体行业分析检测提供“国产方案”。“参赛不仅是展示技术,更希望借助平台吸纳合作伙伴,为产品转化与市场推广铺路。”

上海仪器仪表研究所有限公司的“数显式海底法兰定位仪”,则聚焦海底工程测量的“老大难”问题。“传统海底法兰定位依赖人工经验,精度低、效率差,我们研发的便携测量工具,能精准捕捉海底管道法兰关键参数,适配复杂水下作业场景。”技术负责人周志轩表示,选择参赛是想通过行业专家视角,检验项目落地价值,推动技术更快服务海洋工程建设。

高校院所的科研力量也在赛事中崭露头角。上海交通大学的“光纤超构材料传感器与分子互作分析仪器”项目,将纳米光学分子传感技术与光纤通信技术深度融合,瞄准海量候选药物分子检测需求,力求实现高灵敏、高通量、低成本的生物分子互作分析。“不仅要攻克技术瓶颈,更希望引领分子互作分析仪器市场从百亿元级向千亿元级拓展。”项目负责人杨天的话语中,满是推动产业升级的信心。

生态赋能:全周期护航,让创新成果“落地生金”

一场赛事的价值,不止于“比高下”,更在于“促转化”。松江区以“政产学研资”协同模式,为参赛项目搭建起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化落地的全链条支持体系,让创新成果能在松江“生根发芽”。

上海科学仪器创新港成为成果转化的“核心载体”——不仅承接重大科学仪器项目落地、建设共性研发平台,还聚焦底座共性技术与关键零部件研发,健全供应链体系,为企业破解“研发难、配套难”问题。赛事现场,松江国投、投促中心同步开展对接,已有5个项目表达落地转化意向,后续将进一步推进深度合作。

资金支持更是“精准滴灌”。松江国投通过“拨投结合”“投贷联动”模式,为企业提供从实验室研发到产业化的全生命周期资金保障;覆盖全周期的基金矩阵分层发力:早期孵化阶段有种子投资、天使投资注入研发启动资金,成长加速阶段有并购与创投专项基金助力产业链整合,市场拓展阶段则对接农商行、科创投提供订单融资、出口信贷,解决企业“融资难”痛点。

政策红利同样给力。松江区推出租金减免、装修补贴、研发补助、产线落地支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还设立人才引培专项资金,配套专项人才引进政策,为项目落地提供“软硬件”双重保障。“松江的创新生态让我们有信心扎根发展。”周志轩表示,将依托区域资源加速项目落地,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实现规模化发展。

从产业筑基到技术突围,再到生态赋能,松江正以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为契机,打造科学仪器领域创新发展的“强磁场”,让更多“卡脖子”难题在这里找到解决方案,让更多国产创新成果在这里“落地生金”,为我国科学仪器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松江动能”。

责任编辑: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