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燃气入户” 改造推进机制“瓶颈”!松江这里的居民再也不用“扛罐上楼”
摘要:近年来,松江区以办好民生实事为立足点、出发点,发扬“严”和“实”的作风,从群众身边的一件件操心事、烦心事抓起,高质量推进民生项目落地落实,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为群众幸福“加码”。
中国发展网讯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发展思想。近年来,松江区以办好民生实事为立足点、出发点,发扬“严”和“实”的作风,从群众身边的一件件操心事、烦心事抓起,高质量推进民生项目落地落实,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为群众幸福“加码”。
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持续走深走实之际,六届区委九次全会提出,要干字当头、敢闯敢创,聚力加强人民城市建设。“上海松江”开辟“我为群众办实事”专栏,把笔触和镜头对准基层一线,聚焦民生实事“成绩单”,反映松江区把群众的“心上事”当成“上心事”,以“民声”定“民生”,让“实事”真“实施”的生动实践。
伴随着配套完善的商品房一幢幢拔地而起,清洁、环保的天然气早已是家家户户的标配。而对于松江中心城区建于上世纪末的诸多老旧小区而言,受限于先天不足的管网缺陷以及多种原因,居民们“燃气入户”的愿望一直未能实现。为进一步推进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切实化解群众急难愁盼,去年以来,区纪委监委将“瓶替”工作列为2024-2025年度“群众点题”整治项目清单,督促区建管委、相关街镇、燃气经营企业等单位加强协调沟通,建立协同联动机制,计划用两年时间,本着应改尽改、能改尽改的原则,对松江区城镇化集中区域内的800余户居民用户、2470户非居用户进行天然气替代改造。
今年,随着“瓶替”工作的有序推进,改造步入深水区。经区纪委监委了解,地处老城区中心地带且仍未通气的老旧小区大都存在交通压力大、管线密集度高等客观难点,有些还涉及历史风貌保护等问题,件件桩桩都有难啃的硬骨头。针对不同老旧房屋的实际情况,改造计划采取“一房一策”方式,着力打通堵点、破解难点,确保年底前全面完成改造任务,让城区居民和非居用户都能用上天然气。
换位思考主动担当 挂图作战精准克难
位于岳阳街道黑鱼弄居民区的中山中路88、96号便是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两幢始建于1977年的居民楼共有36户居民,且多为高龄老人。由于历史背景及房屋建造结构等原因,居民多将厨房设置于通风条件良好的过道中,使用液化气钢瓶做饭。经年累月下来,饱受煎熬的居民亟盼“瓶改气”,却因其老旧房屋构造等条件受限而屡屡“掉队”,成为岳阳街道老城区最后两幢没通天然气的老公房。
“别看我们住在中心老城区,日子过得落后呀!”说到久盼而不能得的“瓶替”问题,家住中山中路96号三楼的周阿姨话里话外满是无奈。由于液化气瓶配送有时间限制,这些年,他们烧饭做菜一旦没了液化气就只能苦等钢瓶送到。而整幢楼的电线早已老化不堪,安全问题也很难得到保障。
了解到居民对接通天然气的迫切需求,黑鱼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燕先后召开了多次意见征询会,居民们各有想法,改造方案始终不能确定下来。岳阳街道、区建管委、燃气公司的工作人员实地调研发现,难点集中在管道天然气接通条件不过关这一问题上。
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让两幢楼36户居民过上燃气入户的舒心日子,今年8月,各相关单位再次召开现场推进会,原则上同意在房屋质量检测符合规范要求,并在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加强后续管理力度的前提下接装管道天然气。据悉,新改造方案获得了居民征询100%同意率,相关工作已于9月中旬启动。
与此同时,在区纪委监委的协调下,各相关部门也建立起了协调沟通联络机制,挂图作战、各司其职,全力以赴攻克黑鱼弄零星公房的天然气接装难关。“放眼全区,像中山中路88、96号这样零星的老旧公房还有很多,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这一案例的试点探索建立起同类问题的破解机制,为后续工作按下加速键。”区建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避免“一刀切”处置 柔性整改巧破题
在推进瓶装液化气替代改造的“解题”过程中,管网敷设难度大、改气成本较高、客观条件有限等问题,成为非居民用户反馈较多的难点。如何在实际工作推进中充分考虑他们的苦处与需求,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避免“一刀切”?今年以来,区建管委在“瓶替”推进工作中,对于城镇化集中区域内非餐饮的非居企业类用户纳入“白名单”柔性处置,主动跨前协调,指导相关非居用户实现“瓶改气”或“瓶改电”的过渡改造。
曾几何时,公司楼下、路边站点前的一辆辆早餐车用热菜热饭温暖了上班族的打工路。而在瓶装液化气替代改造的大背景下,零散布设、单点经营的早餐车靠液化气瓶热饭的经营模式遭受极大冲击。“我们早餐车的很多点位都是在路边上,接电接气难度都很大,成本也高,一时半会儿很难完成‘瓶替’整改。”长年经营早餐点业务的鹿鸣餐饮相关负责人直言。
像鹿鸣餐饮这样受客观条件限制而难以做到“瓶替”急转的案例在企事业单位及部分餐饮主体身上颇为常见。“如果硬是‘一刀切’推进下去,一下子加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可能直接把人家的生计给断了,这本就不是我们为民‘答题’的初衷。”区建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实地调研“解题”的过程中,来自一线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更让他们下定决心主动跨前指导、柔性推进整改,把民生利益与民心期盼始终放在首位。
考虑到早餐点整改的实际难处,区建管委协同相关部门探索建立个案柔性机制,撤并部分早餐需求较为饱和区域的早餐车点位,并积极协调国网松江供电公司等部门对早餐车“瓶改电”整改进行指导,让瓶装液化气逐步退出使用。
后续,相关部门还将结合企业申报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调整“瓶替”工作推进细节,让市民、企业在规范用气的同时,拥有更多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把“群众点题”的民生答卷写到他们心坎上。(李爽)
责任编辑: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