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

首页
|
G60资讯
|
松江新闻
|
九城风采
|
政策服务
|
产业投资
|
招才纳贤
|
关于我们

孩子放学没人管?辅导作业“老大难”?上经贸大学学生解决了双职工家庭“头疼事”

摘要:来自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团队用近两年时间打磨出的爱心晚托服务,成功帮助孩子家长解决了难题,架起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桥梁。

中国发展网讯 刘芮孜 记者邱爱荃上海报道 孩子放学没人管?辅导作业“老大难”?这两个棘手问题曾是中山街道郭家娄社区众多双职工家庭的“头疼事”。为破解这一难题,来自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团队用近两年时间打磨出的爱心晚托服务,成功帮助这些孩子家长解决了难题,架起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桥梁。

看护进阶,育人有温度

郭家娄社区双职工家庭较多,孩子放学后大都由老人接管,看护与作业辅导问题一直令老人们犯难。“我们年纪大了,面对辅导作业力不从心,孩子爸妈又没空,我们只能干着急。”刘希悦奶奶的话,道出了不少家庭的困境。

得益于校社签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全英语专业2301团支部于2024年3月与郭家娄社区结对,携手开展爱心晚托服务,孩子放学后不仅能得到志愿服务团队的悉心看护,还能辅导课业。在此基础上,爱心晚托服务还引入了阅读表达训练、情绪与心理关怀、游戏化任务激励等多元特色模块,成为家长信赖、孩子喜爱的 “第二课堂”。

自从参加了晚托班,四年级学生范宇恒常常兴奋地跟家人分享从课堂上听来的新奇故事。“每次到点来接他,都是意犹未尽的样子,总想再多待一会儿。” 范宇恒的奶奶说,“这里挺好的,小区好多孩子都来一起写作业,也有学习氛围,还认识了很多新朋友。”

爱心晚托服务也鼓励志愿者们结合自身专长,开展个性化伴学,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与良好习惯。2023级学生戴佳桢在团队中主要负责志愿者排班和培训,为了激励孩子们,她在完成分内工作之余,主动参与到一线的伴学中。“起初并没想到可以发挥这么大的作用,后来看到家长们在群里的反馈,真切感受到志愿者们的付出有效帮助双职工家庭减轻了一些压力,很有获得感。”戴佳桢坦言。

机制赋能,效果更长效

不同于单次零散的志愿服务,志愿者团队围绕需求调研、课程设计、志愿者管理等关键环节,构建了清晰的工作闭环,成功推动志愿服务从“完成一次任务”转向“建设一套机制”。大家深挖校内资源,与校内“高数帮帮站”联动,开展《数字与密码的秘密》趣味数学课,“解密”摩斯密码;结合校内主题微团课讲述“贸易让世界更近”的故事;引入“文化传承”微项目,带领孩子们体验扎染等传统手作,感知中华优秀传统工艺的魅力。

“被需要的感觉特别好,当孩子通过我的讲解明白如何解答难题,用亮晶晶的眼神看着我时,成就感难以言喻。”在晚托班中担任 “学习辅导员”兼“活动组织员”的志愿者王佳祺直言,孩子们不仅把自己当老师,更当成了一个可以信赖的大哥哥,会主动跟他分享学校里的小秘密,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我们正计划将法律科普、英语戏剧等更多元化的主题引入社区晚托班。”晚托班前期筹备及运营阶段的学生负责人瞿顾艳对接下来的志愿服务工作充满期待:“第四期晚托班活动开启后,志愿者队伍将继续探索创新,共同编织家校社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图景。”

如今,郭家娄社区晚托班已成为连接校园与社会的 “微型枢纽”,不仅为社区教育供给提供了有力补充,更推动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深度融合。郭家娄居民区党支部负责人表示:“社区晚托班把家校社三方拧成一股绳,让家校共育在社区场景中真正起到作用,既有温度也有制度,为社区育人工作增添了硬实力与新活力。”

责任编辑: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