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科创生态!松江在更高起点上推动“一网通办”改革向纵深发展
摘要:如今,“一网通办”带来的便利,已经覆盖市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上海实施“一网通办”改革五年来,政务服务水平和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实现了从“可用”向“好用”、从“好用”向“爱用”、从“爱用”向“常用”的三级转变。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彭璐 记者邱爱荃报道 随时随地查询各类信息,动动手指线上开具证明,政策服务“免申即享”……如今,“一网通办”带来的便利,已经覆盖市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上海实施“一网通办”改革五年来,政务服务水平和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实现了从“可用”向“好用”、从“好用”向“爱用”、从“爱用”向“常用”的三级转变。
立足长三角“一网通办”先行先试,在全市首创“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提升政务服务全覆盖一体化能力……近年来,松江紧跟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在松江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科创生态为抓手,全力推动“一网通办”改革向纵深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群众少跑腿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可缺少。”政务服务则是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今年3月,松江区政务服务办在全市率先探索将行政服务综窗接入“区块链-电子材料库”,以科技创新赋能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群众少跑腿。
“区块链+电子材料”共享应用通过将企业和市民在不同地区办理业务中的电子材料(证照)上传到“区块链-电子材料库”,为其今后办事提供材料复用支撑。在企业、市民授权下,综窗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系统直接调取相关材料(证照),不受地区空间限制,免去了办事人带证件、交材料和复印盖章等麻烦。
目前,全区已实现涉及1657个事项的5622项材料免于提交,今年以来累计让企业群众免交材料9万余份。区级电子证照平台共归集18个部门60多类证照14874张,归集64类区块链电子材料,材料总数6000余张。
全程无需主动提出申请,无需填写申请表、提交申请材料。“免申即享”作为今年全市的重点创新任务,按照政策实施范围和条件,通过数据共享、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辅助等手段,精准匹配符合条件的群众,实现政策精准找人。
松江不断深化政策和服务“免申即享”模式,持续推进惠企利民政策服务主动兑现,实现“创业见习生活补贴”“优秀就业指导专家补贴”等14项政策“免申即享”,已兑现个人约36.3万人次、企业约8000户次。
松江区政务服务办与松江区总工会在“随申办”松江旗舰店合作推出“职工大病慰问金申领”服务,正是其中一项典型。“通过大数据即可精准获取大病职工信息并精准发放补贴,我们审核的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一网通办’改革五年间,我们既是实践者,也是受益人。”区职工服务中心一名工作人员表示。
先行先试大胆创新,主动服务国家战略
从秉持新发展理念的基层生动实践上升为国家战略重要平台,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策源地松江在政务服务领域坚持先行先试大胆创新,持续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科创要素流动和配置效率,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018年9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在总结沪苏浙皖所推行的“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等改革经验基础上,通过资源共享、数据互通、服务协同,率先实现30个涉企事项“一网受理、九城通办”,被国务院确定为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试点区域。
五年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一网通办”已实现九城市89个综合服务通办专窗全覆盖,跨区域可办理事项数量超过178项,跨区域办件累计突破100万件。
今年6月,长三角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远程虚拟窗口上线,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群众得以通过“屏对屏”实现跨时空“面对面”,就近办理跨省业务。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第一时间完成联调联试,实现远程虚拟窗口全覆盖。松江、合肥全程参与试点测试,为远程虚拟窗口的顺利上线贡献了G60力量。
“来松江办事可以少跑路,来了就能办成事。”在松江顺利拿到合肥市场监管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后,一名企业办事人员如此感叹。今年8月,松江还通过远程虚拟窗口发出首张注册地为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的营业执照。
据悉,未来松江还将依托远程虚拟窗口,进一步加强九城市间的互联互通,同时探索与相关对口地区的协作,实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的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以科创生态“软实力”为科技创新提供“硬支撑”,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全市首创兜底服务,深化特色品牌创建
2021年6月,松江区政务服务办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全市率先设立5个线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切实解决企业群众办事难、来回跑、走弯路等现象。
“办不成的事”是指除企业群众自身原因,以及违反或不符合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以外原因而没有办成的事。三年来,松江持续深化“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建设,建立常态长效机制,不断擦亮这一全市首创的政务服务品牌。
办不成的事,多系疑难杂症,属于难啃的“硬骨头”。从受理的一些案例来看,大多涉及跨部门、跨行业协调。为此,松江区针对性地建立首问责任制、分工负责制、全程陪伴制等工作机制,配备专门帮办人员提供一对一代办帮办服务和“一条龙”全流程服务。全区30多个职能部门联合成立工作小组,加强联动,为办事企业和群众开辟专门协调处理的绿色通道。
“办不成事”窗口拓宽了收集企业群众意见建议的渠道,办事的过程也检验了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松江区政务服务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定期召开的分析总结会议上,对于工作人员业务不精、服务不强、担当不够而没让群众办成事的情况,轻则约谈培训,重则追责换人,以此形成倒逼作用。对于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将通过审批流程再造、审批环节再优化,不断破除阻碍企业和群众办成事的壁垒。
在松江区政务服务中心牵头下,全区各级政务服务窗口共设立53个“办不成事”线下反映窗口。今年9月,“随申办”松江区旗舰店还上线了“办不成事”线上反映窗口,实现线上线下全覆盖,已陆续为企业群众兜底处理了100余件疑难复杂问题。
责任编辑: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