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

首页
|
G60资讯
|
松江新闻
|
九城风采
|
政策服务
|
产业投资
|
招才纳贤
|
关于我们

上海松江:聚焦“强基计划”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新模式

摘要: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录取名单日前出炉,松江区松江二中、松江一中等校共13名学生上榜。松江二中占10人,其中有3人拿到了清华、北大“进场券”。强基计划实施三年来,在全市录取总人数并未增加的情况下,松江二中录取人数实现了从2人到6人再到10人的连年增加。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王梅 记者邱爱荃上海报道 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录取名单日前出炉,松江区松江二中、松江一中等校共13名学生上榜。松江二中占10人,其中有3人拿到了清华、北大“进场券”。强基计划实施三年来,在全市录取总人数并未增加的情况下,松江二中录取人数实现了从2人到6人再到10人的连年增加。

强基固本教育之路如何行稳致远?这几年,松江通过外引内联形成教育合力,已初步探索出了符合区情的创新人才培养道路。

构建贯通式培养机制

教育发展,“活”字当头。早在“强基计划”推出前,松江区教育局就于2018年启动了创新人才培养“高峰计划”,确定松江二中、民乐学校、上师附外小等12所中小学校为“高峰计划”分层指导项目第一批培育基地,通过建立小初高三级分层指导梯队,明确了小学侧重激发兴趣和拓展思维、初中强化普及、高中关注个性指导的贯通式人才培养思路。

松江二中党委书记、校长俞金飞介绍,近年来,学校率先启动了“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一体化培养”项目,以基础学科为重点,先行试点数学、化学和生物学科,与复旦大学、华东师大等高校优质资源合作,从学生的学科兴趣、基础素养、专业志趣、创新意识、学习能力等方面入手,深入探索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一体化培养的有效机制。

今年考入清华大学强基计划生物科学专业的松江二中学生张王亿从小就对医学和生命科学感兴趣,在初升高的暑假便开始自学高中生物教材,并考入松江二中生物竞赛基地班。张王亿说,在生物基地班的学习促使他养成了查阅专业教材、阅读学术论文的习惯,极大地锻炼了自主学习能力,更激发了探索生命奥秘的热情。

去年12月,松江区成立了以松江二中、上外云间中学、松江一中三大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引领的基础教育集团。至此,全区所有53所义务教育学校共组成14个教育集团。各教育集团努力打破校际壁垒,既尊重保持成员校的办学特色,又互相融合借鉴、优势互补,形成了具有松江特色的立体化、紧密型的集团办学格局。

“随着基础教育集团办学的不断深入,创新人才培养的接力棒交接将更为顺畅和紧密。”俞金飞表示,接下来,作为集团校领头羊,松江二中将进一步完善教师纵向合理流动,促进高中优质资源的向下辐射、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搭建个性化成长平台

个性化成长需要什么样的平台,就搭建什么样的平台。在松江二中,研究性学习小到一条鱼,大到一条智能化生产线,教师带领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开拓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以“松江四鳃鲈鱼项目学习”为例,学校聘请复旦大学王金秋教授进校讲学、实地考察,并邀请华东师大教授作课程开发、项目学习活动设计等方面的专题报告。30多名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学习项目开发,设计了近20个学习案例。通过专家指导和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14个跨学科项目学习案例,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等11个学科。

项目化学习犹如为学生打开成长之门的金钥匙。松江二中高三(5)班学生张婉清被南开大学强基计划生物科学专业录取,今年疫情期间,她与同学李林达合作完成的生物类研究课题在上海市科创大赛中获奖。“项目化学习探究的领域很广阔,过程漫长、充满挑战,但也充满了趣味。”张婉清说,探究过程中养成的跨学科、多领域学习和思考习惯让自己受益匪浅。

同样,在松江一中,学科拓展类、传统文化类、科创素养类、生活技能类、艺体素养类、跨学科学习类五大类校本课程也较为成熟。2021学年,学校推出的校本课程多达60多门,经学生自主选择后,最终有40门课程正式实施。今年暑假,明日工程师培养计划、奇思科创、准科学家培养计划、创新素养培育课程等项目正按计划推进。“既定项目和自研项目都在其列,优中选优之后,学校有专项经费支持,有专门团队提供技术指导。”松江一中科技总辅导员朱涛介绍,目前,学生们正进行开题准备工作,按照计划,开学后将组织开题答辩。“对于学生而言,历练成长平台不单是学校内部的科创类社团,还包括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东华大学、华东师大等各大合作高校,以及重大赛事组委会相关指导团队等。”在松江一中课程教学中心副主任杨健看来,项目化学习的过程就是创新思维交锋的过程,不同的老师、不同的专家会提出不同的指导意见,这就需要学生自主去筛选合并,从而形成理想的解决方案。

盘活区域化教育资源

“盘活区域教育资源,用好用足区域教育资源,助力创新人才培养。”松江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松江优质高校云集,还有辰山植物园、佘山天文台等科研单位以及一大批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新技术企业,这些都成为助力松江教育“强基础、建高原、攀高峰”的重要资源。

松江二中副校长余方喜介绍,近年来,为对接强基计划,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未来人才,学校在落实好国家课程方案和上海市课程实施方案的前提下,与复旦大学、华东师大合作开展数学、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探索,与上海交大、东华大学、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新技术企业等开展跨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截至目前,有300多名学生走进高新企业、高校,在双导师指导下开展项目研究学习。

“尽管合作的机制和研究的方向不同,但都是校内校外相结合,学习空间和资源得到极大拓展。”余方喜说,这样的探索不仅解决了学生项目学习所需的仪器、设备以及专业指导问题,还围绕项目把大学和中学有机联结起来,让学生视野更开阔、学习更深入、多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也更好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不少学生把项目研究的方向作为高考志愿填报的方向或专业,教师也拓展了知识面,在指导中实现了自身专业发展。

责任编辑:倪珺